第42章(第5/6页)

抓住现在,才是最关键的。

肖嫚:“沁沁找回来,我和长鸣都很高兴。这孩子还小,很快就会忘记以前那些伤害。”

肖姥姥:“对啊,那些伤害,慢慢就会被抹去,孩子长大了,对小时候的事情,应该不会记得太多,这算是最大的安慰了吧?”

叹了一声,肖姥姥又说:“你刚才说,沁沁的养母很好,这些年,一直都是她在保护着沁沁?”

肖嫚:“对,要不是一直有米娟护着沁沁,沁沁过的日子,可能会更糟。”

肖姥姥:“那咱们不能忘记人家的恩情啊。”

肖嫚:“我们都很感恩沁沁养母的恩情,当时是阿睿他们最先找到的沁沁,去的时候,把沁沁的养母也接回了北京。”

说着,她就把如何把米娟接到了北京,又如何给米娟找到了工作的事情都跟肖姥姥说了。

肖姥姥连连点头:“这样是对的,就应该这样。知恩图报,这是最基本的。沁沁养母在童家,应该过得很不好吧?”

肖嫚:“对,沁沁养母一直没有生育,被夫家嫌弃的不行,一直骂她是个不会生蛋的老母鸡,丈夫也没有好好保护她,她被人骂了十年。后来收养了沁沁后,她一门心思都在沁沁身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着沁沁。可是她终究只是一个弱女子,在夫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地位,丈夫又护不住她,日子过得很艰难。后来我们把她接到了北京,找了一份工作,她本来干得好好的,眼看就要转正了,谁知道……”

叹了一声,为米娟的遭遇感到可惜。

但是这事是人家米娟决定的,他们还能怎么办?

强按的马不饮水,他们难道还能够强迫她去离婚吗?

自然是不可能的。

这事最后的决定权,本来就在米娟身上。

肖姥姥:“怎么回事?”

肖嫚又将前段时间发生的事情跟肖姥姥说了,肖姥姥也叹息,“真是可惜了。如果她在北京,没有回到上阳县去,或许会是另一种情况。”

肖嫚:“是啊,我和长鸣也这么想,她本来在北京干得好好的,眼看就要转正了。等到转正后,就可以把户口迁到北京来了。北京的户口多难迁,妈你是知道的,只有这种转正的机会,才有希望迁上来。这不是靠走后门走关系能够办得到的。”

肖姥姥当然知道北京的户口不好办。

其实就算户口不迁到北京,只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比什么都好。

从女儿的口中,差不多知道这个米娟在童家过得很压抑,她那个丈夫是个大孝子,护不住妻儿。

虽然说宁可拆十座庙不拆一门亲,她和女儿的想法是一样的,女儿就得为自己而活。

丈夫对自己好,那对家庭付出那是应该的,但如果丈夫对自己不好,那就得自己活出一片天地来。

女人只有自己出彩了,丈夫才不会看轻自己。

肖姥姥:“真是可惜了,多好的女人啊,就这么毁在了一个男人身上。”

又叹了一声,她又说:“也是沁沁的养母不争气,在北京那么好的机会,怎么就放弃了呢?”

肖嫚也唏嘘,但是再惋惜也没有用,这是人家决定好的。

……

在母女两人谈着这事的时候,肖姥爷和苏长鸣翁婿两人,一边下棋,一边也在说着这个事情。

但是肖姥爷和他们的想法却不同。

肖姥爷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知识分子,那个时代什么事情没遇到过?像米娟这样的事情,在旧社会太多太多。

一开始听到米娟愿意为了沁沁,走出那个压抑的家庭,他还很欣赏这位女性。

为母则刚,在这位米娟身上,他看到了当初为了新中国崛起而努力的学生们。

“你们就没有再去看看?”肖姥爷不禁问起。

此时,不只苏长鸣在,苏睿也在,苏睿并没有在下棋,而是在旁边看着姥爷和父亲下棋,听到肖姥爷的话,父子两人都抬起了头。

见他们的表情,肖姥爷似乎明白了:“你们真的没有去上阳村看看?哪怕是让人去打听或是调查?”

苏长鸣和苏睿面面相觑,当时他们一听到米娟是自愿回去的,并不是被童兴绑架回去了,两人都充满了失望。——不,不只是他们,是苏家所有人,都为米娟惋惜的同时,也是对米娟充满了失望。

那么好的机会,竟然被她放弃了,他们自然是觉得很痛心的。

事情的真相,当时他们觉得,既然是米娟自己做出的决定,谁也没有往其他原因上想。

如今被肖姥爷提起来,两人似乎想到了一种可能。

苏睿:“姥爷,你是说米娟姨回去,并不是想跟童兴过日子,可能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肖姥爷:“既然她都愿意跟着你们离开,难道刚离开的时候,她就没有想过这些?但她还是很坚决的离开了,说明她的心里也有想要挣脱那个家庭的打算。至于为什么没有当场离婚,或许是……她知道暂时离不了婚,就想远走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