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皇家有女42(第2/4页)

这时,裴行俭看到了苏子乔的一个破绽,轻喝了一声,“看剑。”

苏子乔后退几步,尚未抬眼,已经感觉到剑气从前方劈来。

他右臂抬起,只听得“锵”的一声,裴行俭手中重剑击在了他的剑身上。

青年眉头微蹙,硬生生地接下了那一剑,手臂隐隐发麻。

裴行俭面上带着笑容看向苏子乔,将手中重剑移开。

“挺好,在长安的这两年没少下功夫。”

苏子乔默默将手中利剑放好,揉了揉发麻的右臂,“多谢将军赐教。”

裴行俭横了他一眼,没好气,“什么将军,两年不见,连人都不会叫了?”

苏子乔漆黑的眼里流露出笑意,从善如流,“多谢师兄指点。”

裴行俭满意地点了点头,提着手中的重剑进了屋里,苏子乔尾随在后。

裴行俭进了屋里,将手中的重剑放在兵器架上,他在榻上坐下,示意苏子乔在他对面的位置坐下。

裴行俭:“子乔要跟英国公一同去讨伐高丽?”

苏子乔撩起衣摆,与裴行俭相对而坐。青年俊雅的脸上神色不变,只是徐声说道:“原来师兄也听说这事了么?我以为您这些天在府中闭门不出,已经两耳不闻窗外事了呢。”

裴行俭啼笑皆非地看了苏子乔一眼,“即便我对外面的事情不闻不问,但英国公李绩要去讨伐高丽这样的国家大事,又岂有不知之礼?”

这小崽子,当他是又聋又瞎吗?

苏子乔看着裴行俭给他倒的一杯酒水,面上神色波澜不兴,“圣人是有这个意思。”

“圣人有这个意思,那你呢?你什么意思?”

苏子乔抬眼,眼里的神色似笑非笑,“我什么意思重要吗?”

裴行俭顿时一噎,默默地端起了自己面前的酒杯,见苏子乔杯子未动,便笑着说道:“这是我从西域带回来的酒,你如今也长大了,可以尝一尝。”

苏子乔微笑,喝了一口,微酸的味道。

这两年在长安,他也没有少喝酒。只是大唐的酒跟西域的酒尝起来,在他看来并无不同,都是酒。

裴行俭沉默了一会儿,忽然说道:“我第一次出征,就是你父亲带的。如今他老人家不在,你的第一次出征,本该是由我带着你一起。不过英国公也很好,英国公英勇善战,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唔,他与我不一样,他是当今圣人和皇后殿下都十分信任的将军。”

苏子乔对这位师兄的事情,是知道一些的。

当年圣人的皇后还不是武媚娘之时,为了立皇后一事,曾在朝廷曾经引起轩然大波。朝廷群臣,大多数是反对立武媚娘为皇后的,但圣人一心想要将武媚娘扶上后位,君臣之间无法达成一致。

那时的裴行俭年少气盛,又是出身河东裴氏世家,对武媚娘也是看不上的,曾明确跟圣人表示反对立武媚娘为皇后。

当然,裴行俭的反对并不重要,因为他表达完自己的反对之后,就出征了。

裴行俭是没在长安了,但圣人李治仍旧在跟群臣拉锯。

——反正圣人就是一心一意要立武媚娘为皇后。

就在君臣僵持不下的时候,李绩的一句话打破了僵局。

李绩说谁要当皇后这种事情,本就是天子家事,何须要问别人的意见?

李治顿时醍醐灌顶。

许多大臣见到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都这么说话了,也纷纷站队。

等到裴行俭打完仗班师回朝的时候,武媚娘已经当上了皇后。

圣人李治,文韬武略,令苏子乔很是佩服。

但近几年来,圣人的头疾时常犯病,严重时甚至不能处理政事。自从双圣临朝后,皇后殿下也在紫宸殿听政,对国事也有一定的话语权。

李绩当年在立后之事上,可谓是替圣人和皇后殿下打破了僵局,这些年来备受重用,英国公如今出将入相,还是太子少师。

李绩备受重用,裴行俭在仕途上也是平步青云。

只听得青年含笑的嗓音响起——

“英国公是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可您在西域令各国归顺大唐,也功在千秋,不该妄自菲薄。”

裴行俭却笑了笑,他将杯中的酒一饮而尽,然后神色凝重地说道:“有些话本不该由我来说,有些事也本不该我来做。但如今老师他老人家已经不在,你的长兄也成家立业,无暇顾及你,我便逾矩了。子乔,你是否想好了自己要走一条怎样的路?”

裴行俭的言中之意,苏子乔听得明白。

裴将军的意思就是他如今虽然在府中闭门不见客,但在圣人面前也算是说得上话。要是苏子乔想要走的路,跟圣人希望的不一样,他总有力气替苏子乔争取一下。

苏子乔抬头,看向裴行俭。

片刻之后,相貌俊俏的年轻郎君徐声说道:“身为臣子,自然是希望能为圣主鞍前马后,开万世太平。在宫中挺好,羽林军中也有许多兄弟武功比我好得多。可若是总困在一方天地,难免狭隘。圣人说英国公向来提携后辈,让我跟着去讨伐高丽,是让我占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