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有匪君子20(第2/3页)

李沄回神,笑着点了点头。

李沄去了雪堂,自从她受了风寒之后,就没要上官婉儿过来陪读。

上官婉儿听说小公主是因为生病没要她去服侍,等了几天还不见槿落秋桐让她去雪堂,便自己过去想看一看李沄的病有没有好些。上官婉儿到了雪堂门前,本是要进去的,忽然停下了脚步。

她抬头,看着大门前的两棵银杏树,银杏树叶已经落完,只有光秃秃的枝丫。

上官婉儿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回去了。

李沄靠在临窗的软塌上,窗外寒风萧瑟,将地上的落叶都卷了起来。

她心里对上官婉儿涌起了淡淡的失望。

自从郑氏去世后,上官婉儿就变得跟从前不太一样。

郑氏还在世的时候,上官婉儿已经显示出八面玲珑的性子,但还没那么熟练。

郑氏去世后,上官婉儿大病一场,病愈之后,便若脱胎换骨。

如今上官婉儿对谁都是如沐春风般的态度,进退有度,丹阳阁中的侍女越发地喜欢她。

人之初,性本善。

李沄对上官婉儿,倒也没有太多的期望。她只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做到对上官婉儿和其他的侍女一视同仁。

可惜上官婉儿运气不太好。

她本是当朝宰相的嫡系孙女,若是上官仪没有作死拟了那纸废后的诏书,上官婉儿就是长安城中众多贵女的一员,加上她周身才气,大概会是个名满长安的小娘子。

一家有女百家求,想要娶她的青年才俊能把上官家的门槛踏平。

可惜上官仪以造反问罪,整个家族男丁流放,女眷没入掖庭。

上官婉儿到了掖庭,母亲郑氏出身书香世家,对上官婉儿的培养可谓呕心沥血。可郑氏对上官婉儿的陪伴只有在掖庭的那几年,上官婉儿还不到六岁,就被武则天从掖庭中放出来。

李沄想,上官婉儿当她的伴读,还不如一直待在掖庭中。

那样,或许郑氏不会早早病逝,而上官婉儿也只需要一直在掖庭中,有母亲郑氏陪伴,她除了读书学习之余,还有郑氏在旁教她为人处世之道。

现在上官婉儿当了她的伴读……她是从后世而来,对上官婉儿别说是亲近,没趁着上官婉儿还没成气候的时候把她毁了,已经自认是相当克制。

以后上官婉儿的路能走成什么样,只能是靠她的运气了。

***

在东宫的杨玉秀听说小公主还没好,在侍女们的拥簇下到了丹阳阁。

杨玉秀带来了两支老人参,跟李沄说道:“殿下这两天有些咳嗽,你的病还没好,殿下担心又把病气传给你,那你就更不能好了,就让我带着两支人参过来了。这是去岁高丽酋长进攻的老人参,圣人给了东宫几支。殿下说他用不着这么多,让我带两支来给你。”

李沄俏皮地皱了皱鼻子,跟杨玉秀说道:“阿嫂把这人参带给我做什么?太平身体好得很,如今能蹦能跳,早就好了!就是阿耶和阿娘还不许我出去玩而已。这好人参阿嫂还是带回去给太子阿兄,我上次听阿嫂说太子阿兄夜里睡不好觉,尚药局的殷大夫说了,人参切片泡水喝,或是临睡前含一片,都是可以宁神助眠的。”

杨玉秀笑着刮了刮李沄的脸颊,语气温柔,“殿下给太平,太平就收着。东宫还有呢。”

李沄没有再和杨玉秀客气,宫里什么东西没有,这些有钱都求不到的圣品自然也是有不少的。太子阿兄身体不好,宫里每次得了什么名贵的药材,父亲和母亲都会往东宫送。

别说是父亲和母亲,就是小公主当初得了苏子乔从高丽送回来的人参,第一反应也是要给太子阿兄送几支过去。

叹息,太子阿兄的身体真是众人的心病。

李沄感叹完太子阿兄的身体之后,转而又关心起杨玉秀的身体。

“如今天气变冷了,很容易受凉。阿嫂照顾太子阿兄本就劳累,更要注意身体。”

杨玉秀莞尔,那双美眸中流露出些许揶揄的笑意,“我不像太平,我既不去太掖池看野鸭,也不会在草地上睡着,当然就不会受凉。”

李沄:“……”

小公主有些羞恼,“永安可真是个小叛徒。”

周兰若在宫里,如果不是在丹阳阁陪她,就是去东宫找杨玉秀玩。她因为在太液池边睡着而受凉的事情,槿落秋桐不会说出去,那杨玉秀是怎么知道的呢?

——当然是周兰若跑去东宫玩的时候,悄悄跟表嫂说的。

杨玉秀看着炸毛的小公主,抿着嘴笑,“你别怪永安。你生病的时候,她去东宫找我,还情绪很失落的模样呢。”

李沄愣住。

她虽然是生病了,可也不是什么严重的病,周兰若为什么会情绪很失落?

杨玉秀学着永安县主平时说话的腔调,说道:“永安如今再也不是太平心中最重要的人啦,太平明明是在太液池边陪攸暨表兄的时候着凉了,偏要跟圣人舅父说她是因为贪看太液池的野鸭玩耍才着凉的。嘤,我心里好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