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有匪君子99(第2/3页)

李沄临出门前,回头看向窗外。

那枝探出来的红梅在月色中,暗香自来,十分迷人。

苏子乔陪着李沄走出室内,槿落秋桐等人早在外面候着,见到了两人,连忙行礼。

李沄挥了挥手,示意两个侍女不必多礼,随即让苏子乔陪着走在雪地上。

李沄轻叹着说:“这么冷的天,这个冬天,百姓怕是不好过。”

苏子乔配合着她的步伐,不紧不慢地走着,徐声说道:“今年夏天,河南水灾,秋天,关内饥|荒,如今冬天酷寒,百姓若是有瓦遮头,尚且不怕。怕的是因水灾和饥|荒而离开故土觅食的流民。”

民生多艰。

只是长安城中,天子脚下,有几人能知百姓之苦?

圣人李治是难得的明君,自从他即位以来,推行了许多鼓励生产的措施,隔三差五便免除各地的徭役,但与连天不断的天灾相比,那些措施真是杯水车薪。

两人走在雪地上,发出细微的踩雪声。

“我听阿耶说过此事,该怎么办呢?”

苏子乔望着少女姣好的侧颊,温声说道:“这些事情,自有朝廷操心,公主不必多虑。”

“阿耶近来夜不能寐,想来也与此事有关。前几天大雪,有卫兵被冻死了。”

苏子乔沉默,他极少跟李沄提起这些民生之事,一则是因为太平公主长居宫中,不知人间疾苦,有的事情即便是与她说,她未必能理解;二则与她说了,又能怎样呢?她是圣人和皇后殿下宠爱的小公主,似乎她能快乐无忧地幸福着,便是帝王夫妻和大唐子民最大的心愿了。

两人并肩,走过廊道,穿过连接两个院子的拱门,一进去,便是一棵光秃秃的银杏树。

李沄停下脚步,望着那参天大树。

银杏树的叶子已经掉光,枝干笔直,有种别致的美感。

李沄:“这棵银杏,也有百年的光景了吧?”

苏子乔:“或许吧,银杏树龄长,公主可曾听说过辋川?”

辋川?

那自然是听说过的,那是诗人王维隐居的地方,她在来到大唐之前,曾听说辋川有一棵树龄两千岁的银杏。

她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去看看。

不过她都还没来得及去看呢,就来到了大唐。如今的大唐,王维还没出生呢。

等王维这个人出生的时候,她也一把年纪了。

惆怅。

苏子乔笑道:“听说辋川有银杏,树龄将近七百年。”

李沄上前,手碰了碰银杏的树干,“七百年,可真不容易。”

别说七百年,百年之后,银杏依然在,可是此间的主人和他们,又该在什么地方?

到那时,她和永安,以及身边的亲人朋友们,早已化作一抔黄土。

李沄从不轻易伤春悲秋,可是此刻看着这顶天立地的银杏,心里一阵怅然。

她侧头看向苏子乔,忽然问道:“旁人都说尚公主是皇恩浩荡,子乔心中到底是如何想法?”

苏子乔一愣,垂眸淡笑,“公主何出此言?”

“你方才说,在我面前,你并无秘密。难道不是因为心中认为,我对你有所隐瞒?”

“子乔并无此意。”

李沄莞尔一笑,“不论你有没有这个意思,可在我听来,确实有那样的意思。”

“我要下降,此事并非你能做主。若那天你夜探杏子林之时,向我流露出丝毫的不情愿,我便不会选择你。”

“子乔,你对此事,并非不情愿。”

苏子乔目光沉沉地望着李沄,忽然想起那个父亲带着他去护国寺找玄奘大师批命的傍晚。

那天黄昏,夕阳如血,父亲跟他说为将者,若能死于山河,或许已经是最好的归宿了。

后来他与裴行俭在西域,裴行俭问他是否想当个将军。

他毫不犹豫地点头。

裴行俭望着他的模样,沉默良久,最后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怔怔地说道:“你这种谁也不亲近的性情,倒是适合征战沙场。”

为将者驰骋沙场,不幸战死,便是马革裹尸。

人若是有了牵挂,到了战场之上,便会瞻前顾后,顾此失彼。

他曾以为将者一腔心血都该交付给天下,不再有心神分给其余之人。

后来,他跟随英国公李绩讨伐高丽,曾经身受箭毒,九死一生。

生死一线之际,却无端想起小公主与李贤在长安城外为他送行的场景。

“公主放心,子乔会凯旋的。”

他与她以茶代酒,击杯为誓。

高丽尚未向大唐称臣,他对小公主承诺会凯旋,若是那样死了,他绝不甘心。

后来,他便醒了。

再后来,裴行俭与他说起为将之道,他便笑着与裴行俭说,为将者,心有牵挂未必会是坏事。

若人总是无牵无挂,那与行尸走肉有何区别?

大唐千千万万的将士,谁不是为心中牵挂之人、牵挂之事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