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有孕(第5/11页)

一派守成持重,表示莫如就和燕绥林擎谈判,大家割地而治,互不干扰,青州池州隋州那一片就归了那两人,苍南滇州实力较弱,可待稳定后慢慢收服。

这个观点遭到了鹰派的激烈驳斥,鹰派指出,绥靖政策绝不可取,林擎之子死于唐军围困,林擎迟早要报仇,神将善战天下皆闻,卧榻之旁他不肯安睡,我等也别想安睡。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是众人不好说出口但极其忧心的——原尚书令,燕绥之妻文臻现今据说还留在宫中,以宜王燕绥的性子,如何能受此奇耻大辱?一旦平定西番,也必定会挥师南下,夺回爱妻。

这两人是谁?是横穿唐家地盘而过还能将唐家军备库都炸了的猛人!

如果不是家主另有一手准备,军备库有两处,唐家会连起事的力量都没了!

更不要说这么多年来燕绥对唐家的制衡和暗手不断。

饶是如此,唐家这次出兵,也因为湖州阻碍和军备缺失小楼剑手损失一半等等原因,硬生生少了一支力量,不仅一路上损失加倍,进天京慢了一点,还无法直接将长川拿下,也无法将苍南一手联合,扩大地盘,拥有更多的实力对付林擎燕绥,显得处处被动。

在唐家人看来,便是牺牲一半朝堂一半军,也决不能养虎为患,必须先把这两人解决了。

争吵到了最后,渐渐意见统一,大家提出,必须趁着林擎燕绥还在和西番作战,无暇顾及背后的时候,立即出兵,和西番联合夹击边军,最好之前先和西番议和,达成默契,免除后顾之忧。

这个提议得到所有臣子的赞成,对于好不容易夺取政权的唐家人看来,安内比攘外重要得多,西番人哪里有燕绥林擎可怕?

因此群臣齐刷刷上奏,请求出兵,踊跃争先,求为先锋。

大殿之上,新帝却久久沉默着。

人们的兴奋渐渐褪去,疑惑不解地对望。

所有人都不明白,这明明是当前局势下对唐家最有利的决策,陛下却又是因何犹豫?

难道真的是为了那个女人?

但杀了燕绥,灭了边军,才能长久地拥有这女人和这皇位,这唐家天下啊,陛下连这个都不明白?

朝堂渐渐安静下来,在一片死寂的困惑中,新帝终于开了口。

“不可。”

“陛下!”

“出兵青州背后,和西番议和,你们该知道,一旦边军大败,一直相助边军抵抗西番的青州池州隋州的百姓会面临什么?青州池州隋州……就会是下一个徽州。你们也该知道,西番人是什么性子,和西番联合,西番必定会要走青州……到那时,国土裂,金瓯缺。”

“可是陛下,放弃和西番谈和让地联军,未来就是我们坐不稳这江山了!”

“朕刚刚拿下这江山,便要将国土和百姓拱手让人……朕的尊严,我唐家的尊严,不是这么挣的。”

“陛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朕宁愿于沙场之上亲手斩林擎燕绥,也不愿在背后将他们送于异族。”唐羡之淡淡道,“此事无需再议。”

“陛下!!您请想想唐家!”

“放心,唐家不会消失,唐家的后代会永享安宁,唐家不会在朕的决策之下灭亡……朕保证。”

“陛下!坐稳这天下,哪怕是半边天下,才能保唐家永享安宁!”

“半边天下不是天下,和异族分享的天下不是天下……无需再议,退朝。”

人群如黄昏落潮怏怏而去,带着无尽的困惑和不甘。

大殿上只留下唐羡之高坐于御座,夕阳穿入殿门,将他孤凉的影子,长长地镂刻在金砖地上。

他一动不动,端坐如雕像。良久,才轻声道:

“家国大义在上。”

……

文臻睁开眼睛时,看见的是德胜宫殿顶满雕的飞翔的鸟。

她眨了眨眼,此刻才发现,德胜宫的藻井雕刻不是寻常的龙凤,只是各种各样的鸟,形态各异,但都高昂着头,展翅飞翔。

这是因为那个女子,一生都在向往自由。

如今她终于自由了。

忽然手被一只微微粗糙的手握住,她有点艰难地侧头,便看见了闻老太太的脸。

文臻的眼神,终于亮了亮。

两次回天京,都因为要做危险的事,没有去看祖母,但她早早就将身边会瞬移的冷莺派去了保护祖母,祖母也十分谨慎,早在传出宜王弑君消息的那一刻,便带着闻大爷夫妇躲入茫茫人海中,不给任何人有机可乘,因此也算放心。

没想到能在这里见到祖母。

看样子,是唐羡之把她接来的。

文臻忽然紧张起来,上下打量闻老太太,直到确定她精神健旺,无毒无蛊,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