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清平岁月(4)三合一(第5/6页)

白氏如坐针毡,起身后也像是犯了大错,如今吃饭都难,偏她不足兴。

林雨桐硬了给塞过去了,“行了,收起来赶紧都去歇着吧。明儿的事明儿再说。”

这才把几个孩子给打发了。白氏跟璇姐儿住,那边哥仨住。哪怕是到了生地方,也暂时没有忧心的地方。

躺下了,林雨桐先看四爷的伤,又给上了一层药,叫他趴着晾着,两人才有工夫单独说话。

林雨桐先问四爷“这以后靠什么过活”

做官没戏本就是犯官之后。要是没记错的话,三代不许科举。也就是说,从金匡这一辈而算起,一直到琨哥儿这一辈,都不能参加科举。想走这条路,要么,是金匡起复,要么是等白氏肚子里的孩子那一代再看。反正暂时这一条路走不通。

亦或者说是造反

造啥反呀文定侯传到金匡这里,才第二代。这天下承平了才多久若真是生逢乱世,那顺势而为,没有不可的。可天下平定,乱的是朝堂,不是天下。能为了这个,重燃战火吗四爷和林雨桐没当皇帝的瘾,在知道大概的背景之后,压根就没朝那个方向想过。别用朝堂乱作为借口,其实,朝廷什么时候不乱了不乱的,那能叫朝堂。那一朝,没有君君臣臣之间闹出这样那样的事来都不新鲜了。朝堂的事自有人按照朝堂的规矩去办。但谁要是敢叫生灵涂炭,那谁必然先玩完。

所以,这一条路,直接给毙了。

要么等待时机,看看金匡会不会被起复。要么就是安贫乐道,小富即安。

这起复吧,要是四爷想,应该也能办到。且不会太难。可金匡呢他是怎么想的四爷不是主因,金匡才是。所以,你就是一身的本事,一肚子里的主意,但架不住人家的主意也正。

四爷就说“咱们得做好小富即安的准备。”

可小富即安,通过什么才能达到小富呢

经商不行那位王氏老太太在祠堂说了,金家以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便是不能沾商贾之事。老太太到这个岁数了,明显不是个没能为的人,可依旧坚守着清贫,连口腹之欲也不贪你说,这么一个人,能允许后辈做商贾吗没戏

从古至今,职业无非就是士农工商。

仕途可能走不通,商贾不能沾染。只剩下农和工了。

农当然也行,但问题是,自己明显没有田地。因为每分家,金匡也不会给分家的情况下,属于自己的田地不要想了。有的就是五百亩的作为祭田的那点地了。

还有就是工工不说其社会地位,就是如今的身份吧,你弄出点东西再给传到朝廷,得不偿失。现在要做的就是蛰伏起来,最好就人家忘掉还有金家这一家子人才是最好的。要是再掀起风浪,自己和桐桐是能跑的,可这老的老小的小怎么办呢

别忘了,那商队还因为被讹上杀人命案被堵在路上呢。也不知道现在解决了没有。

再者,四爷隐隐觉得,事情只怕是有点深。金家老二死的蹊跷的很,这次路上又屡遭算计,可金匡却当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显然,这老家伙是宁肯把那些不甘都压下,也要甘心在老家这地方猫着。

这里面必是有什么别人不知道他也不方便对人说的缘由。

连他都缩了,四爷就更不会往上撞了。

所以,工最好还是别轻易的沾。

这么一算下来,竟是连谋生的途径都没有了。

林雨桐都泄气,“真沦落到不能养家糊口的地步了”

胡说我能让你饿着吗

四爷头枕在胳膊上,眼里竟然还带了几分向往“这村里的位置选的不错,群山环绕,只一面跟外面相通,靠着山还怕饿死人”

吹牛就跟你的手段有多高明似得。

四爷便笑,“往东走一日,便是海沿子。再不行,我带你打鱼去”

越说越来了是吧

我跟你说正经的呢。

就跟谁说的不是正经的一样。四爷拉着她睡觉,“睡觉睡觉,我心里有数着呢。再不行,咱就去山里开荒了。”

谁开出来就是谁的。连国家的都不是,更不是家里的了。

林雨桐信他的鬼话

被他这么三打搅两打搅的,还真有点犯迷糊了。快睡着了,才想起来问“文家不能接亲呀”

“那小子不乐意。”四爷说了这么一句。

不乐意呀

再想问,瞌睡实在是挡不住了。外面呼啸的风声吹的人心里发寒,屋里也没那么暖和。胳膊放在外面还是会冷,躺在被窝里,觉得鼻子都是冷的。只能往里钻,再往里钻。

后半夜被窝明显没那么暖了,炕下的火该是熄了吧。

林雨桐往四爷的怀里钻,觉得他身上暖的不得了。而另一边,大房一晚上,咳嗽声就没停歇。烧着木炭,觉得有些呛人,会咳嗽。可不烧吧,又冷的邪乎。这一受凉,咳嗽的就更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