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清平岁月(5)三合一(第5/6页)

这就是孩子多的坏处,琨哥儿的不用管,有白氏呢。可这边还有两儿子一个闺女的呢,这不都得干吗?

三人挤在书房的小炕上,璇姐儿是真没怎么动过针线,这会子指着她也不行,叫她帮忙递个东西,下炕添个火可以,其他的就不成。

晚上在炉子上熬了粥,结巴的饭叫那钱婆子自己做去,他俩自己开火就行。一人两碗粥,就算是把一地天对付过去了。

四爷看桐桐在灯下忙活,以后要这么过,桐桐得熬坏了。

还得想个办法。

像是四爷一样,寻思着想办法的大有人在。比如小徐氏,男人和儿子晚上才醒,醒来也就是间断的咳嗽了几声,倒是觉得好了许多。晚上就是白米粥,可这样的粥,粘稠的很,一人喝了一大碗。

小徐氏直念阿弥陀佛。

趁着男人醒着,小徐氏把一天的事都说了,“……四房倒是出力了,也没藏着心思。很是照看,这一冬的炭火倒是不用操心了。只老太太未免太苛责了一些……”姚氏是她外甥女,她也心疼。只做了一顿饭,看看那手,都红肿起来了。厨房多冷的。

金伯仪就道:“这么着……回头叫管家来,就说我说的话……家里只瑞哥儿一个,单蹦一根苗,阳气不旺盛……为了子嗣计,我打算收养几个义子义女,命硬些能压得住的最好……想来老太太不会拦着。”

小徐氏眼里闪过一丝喜色,这倒也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叫买卖,咱也不买卖。但认下了,这契书上自然就有‘听凭差遣,生死婚嫁,全由对方做主。’这样的话,这其实跟买来的人一样。但因着义子义女的名义,这里面没出息的,可以在家管管家事,有出息的,也是家里的帮手,若是姑娘家教养的好了,好好的嫁人,用处就更大了,“明儿,我就叫管家去办。”

而三房呢,三爷说孙氏:“有空了,就去帮帮娘,如今,那院子里活,她得干一半。”

是说吴姨娘得伺候金匡和徐氏。

养尊处优的时候,这姨娘大部分是比当家太太还滋润的。吃的好穿的好,一觉能睡到日头起。儿孙的教养不叫她插手,那还不用跟着操心了。万事不管的。可这一旦没好日子过了,最遭难的就说姨娘。她得跟丫头似得伺候太太,这是她的本分。

但这给孙氏提了个醒:“……要不,给你再纳两房妾……看看四房,人家儿子多,听听一天到晚的,多热闹。再看看咱们,琅哥儿身子又不好,找两个乡下长大的姑娘,粗粗壮壮的好生养的,咱再填几个孩子……”

三爷愕然了一瞬,有些扭捏,“这……这不好吧?”

有甚不好的?

孙氏现在哪里还有心思拈酸吃醋,她是又要照顾闺女的心情,又得照看儿子的身体,男人这里还不能马虎,又有婆婆得照料,这千头万绪的,她哪有那个功夫?

纳上两房能干活的妾,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至于说害怕失宠之类的,几个乡下丫头,她还摆弄不明白么?

“就这么定了!”孙氏比三爷还坚决,不容反驳。

林雨桐和四爷是不知道人家的打算的,四爷说想办法,林雨桐还说,“不用,这段时间,别招那位老太太的眼。回头能挣来钱了,叫成衣铺子的人来量体裁衣,也是一样的。剩下的,就是灶上的那点活了。儿媳妇是得宝贝,但最终的日子还得他们自己过,力所能及的,该干还得干点。璇姐儿不小了,也该学了。有这两个打下手,我能多累?再说了,咱家不兴君子远庖厨那一套,你都会做饭呢,那几个小子有一个算一个,跟着一块干。”

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谁也别说委屈。

四爷就笑,她倒是很有大干一场的架势。

各家有各家的打算,反正都是要正经的过日子的。昨儿是简单的收拾了凑活一天,今儿可不能了,最先解决的是吃饭的问题。

粮食林雨桐也看了,粗粮不少。那不能因为是粗粮就不吃。

大黄米最多了,都是处理干净的,林雨桐叫说:“今儿蒸馒头蒸包子,顺手蒸粘豆包……”多蒸点,直接冻到外面,吃的时候热一下就行。早饭和晚饭有这些搭着吃,再熬粥炖汤配着就是一顿饭。回头再弄点小菜,就成了。午饭或是面条别的的,正儿八经要做的,也就一顿。

钱婆子知道村里哪里能磨面,自己扛着就去了。不大功夫就回来,林雨桐叫几个儿子一起,也不在厨房,案板放到堂屋里,发面也得在炕头发。

孩子们都新鲜,琨哥儿光有蛮劲,不会和面,倒是珅哥儿,看四爷揉了两下,就明白了。琪哥儿躲远了,跟璇姐儿一起挑干净的苏子叶去了。这苏子叶别人家有存的多了,叫钱婆子拿了十个大钱在外面买了一个大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