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但为君故(第2/3页)

许康轶也不多问,起身来到了书房,准备趁着早晨神思最清醒的时候,再理一理宁夏的官场脉络——其实就是许康轶临时住所的会客厅,被花折买了一堆书塞了进来,走到哪里带到哪里。

刚刚天大亮,许康轶轻轻地推开了书房的后门,却发现书房里已经有人了。他走路本就没有声音,且会掩饰声息,花折在书桌上背对着他凝神写的认真,一点也没有发觉。

许康轶透过水晶镜,仔细看花折书写的内容,原来是在抄写许康轶日前随笔写下的宁夏官员名单。

许康轶的字受书法大家柳思衷先生的启蒙,在京城颇负盛名,字迹飘逸不失整齐,即有风骨又带风流,笔尖随着意境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文章中都很少重样的,已经到了挥洒自如的程度。

由于流出甚少,甚至奇货可居——毕竟过几年四皇子无论是瞎了还是提前走了,这字就成绝版了,升值亦指日可待。

而眼下这位花折的字,许康轶看在眼中,不自觉的双手抱胸,摇了摇头,这字实在是——不堪入目。

人倒是齐整的天上有地上无的,这字却是八岁牧童也不会写得这么幼稚难看。

许康轶看了足足有一炷香的时间,见那鸠占鹊巢的人依旧大写特写没有抬头的意思,他刻意加重了脚步,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花折一回头,对许康轶进来也不意外,凝眸一笑,他从来都是这样,一看到许康轶不笑不说话,扬了扬手里许康轶写下的名单,问道:“还没有用朱笔批红,殿下一直在宁夏转来转去,是在等会算账的小黄鱼儿吗?”

“…”治贪腐必须要会查账,这方面小黄鱼儿商贾世家出身,自小天资过人,相当厉害了,他确实是在等小黄鱼儿来帮他。

这个花折,乱猜他的想法。

******

许康轶一直在书房谋划翻阅整治宁夏的事,宁夏的河套平原不可谓不富庶,可惜贪官污吏甚多,把黄河防汛的差事变成了从朝廷里生财有道的肥差,一大批蛀虫盯着黄河大堤。

弄的是黄河年年水患决堤,有的地段比地面还高处几米,庄稼比水面还低那么几米,每次决堤轻辄庄稼颗粒无收,灾民遍地,重则淹死过十余万人,朝廷年年赈灾结果反倒水患一年比一年严重。

许康轶年纪不大,却算是官场的老油条了,朝廷每年拨款治理黄河,用在治黄上的钱财如果能达到朝廷拨款的一半,至少能保个平安;能达到拨款的七成,政绩肯定是优秀;而看着年年泛滥的态势,估计是连朝廷拨款的三成也没用在治理黄河上。

景阳帝虽然不管事,不过能有二十多年平稳江山,那说明也曾经是励精图治的明君——要知道,皇帝是高危行业,没本事二十多天都当不下去。

许康轶在西部晃了一圈,不断把西北民不聊生的惨状秘密上书给景阳皇帝。景阳皇帝杀伐决断,认为确实到了拔脓的时候,把巡查西北的职务直接交给了油盐不进的四皇子许康轶,秘密要求必须彻查黄河贪腐。

那么,查多少人,查到什么程度,这个度的把握就太重要了。景阳帝君心难测,查的太浅是许康轶糊弄他;查的太重则显得他找机会清除老二毓王的亲信,动摇世家根基。

不过景阳帝常年求仙问丹,寻求长生不老之术,而且“才”五十出头,就那么愿意让二阴毒毓王一家独大吗?

许康轶抬头向西遥望,一双半瞎眼中风雷涌动,心中早有决断,他是一个在朝堂上挨过廷仗的“郡王”,品级比驸马还低半级,权利的游戏中配角都算不上,只能是个跑龙套的,那就为天下黎明苍生做点实事吧。

也许是忙活了一个上午,不知不觉时间进了巳时,许康轶不自觉的摘了水晶镜,正打算揉揉酸涩的眼睛——感觉一双手搭在了他的肩膀上,不轻不重的给他按着穴位舒缓一下。

花折在书房另外的书架下站着看书,极度安静,和以往一样,快到中午了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来,总能让许康轶忘记了他的存在。只有在许康轶不舒服了,或者要倒水研磨了才适时出现。许康轶不喜欢声音不爱说话,只要许康轶不明确表示反对,他就直接做。

按完了穴道和肩颈,花折拿起清洁好的银针,碰碰许康轶的肩膀,问他能不能针灸,许康轶不说话,闭着眼睛倚在书房榻上。

他的眼睛虽然情况不至于像去年一样扯着脑袋一起疼的他想撞墙,不过使用过度的时候还是会干涩冒风。

花折扎完了针轻轻拉过薄毯给盖上,道:“你先睡一会吧,我一会回来给你下针。”

等许康轶迷迷糊糊再醒过来,就已经是花折拿着个食盒进书房了,香味四溢。

许康轶这个人很能随遇而安,条件合适的时候铺张的很,穷奢极欲;而一旦认真起来却还没碰到过吃不了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