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千钧重担(第2/3页)

看余情紧张这样,凌安之也觉得自己太不让人省心,突然有点怀念起自己那些二十左右岁的时光,貌似从小到大从未生病过,是人人羡慕的好体格,谁知道现在…

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我…昨晚就一直告诉自己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谁成想…还是压不住心火,对不起。”

余情心都要疼碎了,伸手就想拍他一下,可一想到他又已经这样,眼泪汪汪的说道:“胡说什么呢,谁愿意自己生病不成?不过没事的,估计也左右不过是急火攻心,花折两副药下去,调理一下就行了,三哥从什么时间开始难受的?”

凌安之自今日凌晨开始,已经是胸中气血翻腾,怕统帅吐血被人看到会更动摇军心,几口血涌上来全不动声色的咽了回去,所以花折要给他把脉,被他瞪了几眼,没允许花折伸手:“没多久。”

余情看他这样,就知道他是忍着病撑了许久了,她觉得心中一滞:“三哥就是平时克己太过,心中憋着的事太多,再冷静自制,可终究是血肉之躯啊。”

以前是平天下,现在是打天下。军队数十万将士,天下黎民百姓,许康轶的身家性命,余情的家族生意,化作千钧担重担,就这么几乎全压在了一个人的肩膀上。

凌安之没有时间心疼自己,他从小性格就是这样,早就习惯了,开始吩咐余情:“情儿,你马上去请宇文庭,我吐血的事谁也不能说,知道吗?”

宇文庭落水时间不长,不过呛水不轻,整个肺疼的火烧的一样,腰都直不起来了,呼吸还有些困难,花折下了对症的药,总算能让他舒坦点,此刻硬撑着精神来到了凌安之的卧房,两个人坐在床上四目相对。

宇文庭刚醒,对很多事还不了解细节,捂着胸口问道:“安之兄弟,这次决水,到底淹了安西军嫡系多少人?”

凌安之正是因为安西飞骑伤损太严重,以及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才会胸闷吐血:“溺亡一万五千余人,加上前一阵子在潼关伤亡的近五千人,精骑兵已经折损了两万人。”

宇文庭虽然有心里准备,想一想他安西军的二把手都差点溺死,何况普通士兵,不过在大帅口中亲自印证,他还是怅然若失,问出了第二个问题:“北疆骑兵,还有多少人?”

北疆骑兵镇守洛阳和潼关县的口岸,并未在河南参战:“三万五千余人。”

宇文庭深深的望着凌安之,眼神深不可测,本来安西军和北疆军实力相差不大,不过安西飞骑更擅长奔袭战和攻城战,且开花炮、红夷大炮所向披靡,所以安西军更有话语权一些,翼王殿下和凌安之彼此之间刎颈之交也是有目共睹,可如今——

安西飞骑折损的仅剩下一万出头,犹如西北狼王被拔了犬齿獠牙,北疆军还能屈居人下吗?

宇文庭问了心中的隐忧:“翼王殿下能控制得了北疆军吗?”

凌安之摇头:“王爷在军中时间不长,没自己亲自排兵布阵的打过仗,治军也是一直研习的过程中,其实是我在替王爷控制北疆军,可一旦安西军战力动摇,可能短时间内可以稳定,长时间不可能控制得了。”

余情瞪大了黑眼睛,她本来以为安西军和北疆军已经兵合一处,将成一家,难以置信的问道:“三哥,你不是三军统帅吗?小哥哥是匡扶社稷的翼亲王,怎么可能控制不了北疆军呢?”

宇文庭看了她一眼,解释道:“余姑娘,战时和平常不同,北疆军和其他军队又不同;平常只要给大帅点时间,军队换了建制长官,不出半年,也就自然收服了北疆军。”

“可北疆军情况特殊,现在的时机也特殊。当年泽亲王极有军事才能,治军有方,为了防止北疆军落于他人之手已经将北疆军建成了上下铁板一块,大帅打仗这么久,也只能怀柔不能硬拆。”

宇文庭捂着胸口,说出了战争的本质:“而且在战时,谁最能打,谁出力最多,必然是谁有话语权,只要不听从命令,三军统帅直接就会被架空。”余情第一次知道原来看似浑然一体的社稷军内部也有政治,她盯着宇文庭:“可是,北疆军是小哥哥的嫡系啊。”

宇文庭单手支着床沿:“余姑娘,北疆军是泽亲王的嫡系,不是翼亲王的嫡系。”

余情目瞪口呆,如遭雷击:“但小哥哥多年来承担了北疆军一半的军饷,和泽亲王兄弟情深大家全看得到。”

宇文庭点头:“这就是北疆军支持王爷的原因,不过军队造反的原则有两个,第一是只会为胜利的一方战斗,第二是只服从强者。”

“现在田长峰和楚玉丰还能听从凌帅,一是因为凌帅确实战略战术比他们强多了,再者是因为安西军的铁骑骑兵战斗力就摆在那,可是安西军一旦没有了精骑兵,就是猛虎去了獠牙,几场仗下来北疆军就会居功自傲,凭什么再听安西军的统帅指手画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