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平反(第2/3页)

不光她,和她同坐一张双人桌的郑志安也被吓了一跳,下意识朝后看去。

林浩单手托腮懒洋洋倚在桌上,扬了扬下巴示意谢苗去看纸团上的内容。

谢苗没理,转过头继续听课。

结果不出一分钟,又一个纸团空降在她手边,还滴溜溜滚了两滚。

谢苗微蹙起眉,怕对方没完没了,只能打开纸团看了。

“看窗外。”

纸上只有写得歪歪扭扭的三个字。

谢苗不解,下意识朝窗外看了眼,就见一个瘦高的身影正静静立在窗外不远处望着她。她这一转头,刚好和对方的眼神撞了个正着。

阳光斜照,少年半张侧脸都沐浴在暖光里,看着比平时多了丝温度。

见她看来,他微微垂了下眸,随即目光变得坦然,不闪不避。

这个人,这个时候,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谢苗眉心蹙紧,但还是很快收回视线,继续专心听讲。

结果没一会儿,林浩的纸团又来了,“他在看你?”

谢苗有些不悦,刚要转头让对方别扔了,老师火了。

“林浩你干什么呢?你再给我打扰别人学习,就到后面站着听去!”

同学们的视线一下子全转了过来,林浩不以为意地一笑,整个人都趴在了桌面上。

等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再关注这边,他才转向窗外,歪着脑袋斜勾了下唇。

然后他就见那双漆黑如墨的眼眸骤然一沉,一点点,危险眯起。

*

谢苗回到家,才听说顾涵江的父母联系他了,电话直接打到了她家。

“别说你吴奶奶了,听说是涵江他爸妈打来的,我都愣了。都十多年没消息了,估计他们家自己都放弃希望了,没想到还能平反。你吴奶奶一听,眼泪当时就掉下来了。”

王贵芝把在炉盖上烘烤的地瓜递给谢苗,“咱家才下来的地瓜,趁热吃。”

暖烘烘的烤地瓜入手,谢苗却没急着吃,“你说顾涵江他爷爷平反了?”

“听那意思是平反了,至少人都平安。”王贵芝说。

那就是说,离顾涵江回京城不远了。

谢苗垂眸扒起地瓜皮,“奶,当初咱们家和顾家怎么想起定娃娃亲的?”

她只知道她家好像对顾家有恩,但更具体的并不十分清楚。

之前谢苗太小,顾家出事后顾涵江又没了音信,谢家其实已经将娃娃亲这事儿给忘了。

后来顾涵江被吴老太太接到北岔村,刘招娣说漏了嘴,谢苗这才知道自己还有一门娃娃亲。

但她当时还被书中剧情所支配,只知道追着顾涵江跑,哪里想到要问这些。

听谢苗突然问起,王贵芝有瞬间的沉默,好一会儿才开口。

“是因为你爷爷跟他爷爷是战友,当初两人一起在外面打仗,曾经说过等打赢了要做儿女亲家。结果打鬼子的时候,你爷爷为了救他爷爷,没了。”

当时战乱,谢苗爷爷一去好多年再没消息,王贵芝就知道人八成已经不在了。正好当时老家那边也不消停,她就带着孩子四处逃难,辗转来到了北岔村。

等顾涵江爷爷找到谢家娘四个的时候,两边的儿女都已经成家了。老爷子不嫌谢家家境,执意履行约定,这个婚约就落到了谢苗和顾涵江头上。

“当时我跟你爹都觉得这个娃娃亲不能定,咱们两家条件差太远了,怕你嫁过去受气。他爷爷就说先这么定着,等你俩大些了,再谈过礼的事儿。”

老太太细细给谢苗解释,“后来顾家出事儿,两边也联系不上,就没人再提这件事了。”

也就是说,顾涵江爷爷虽然想通过联姻,报当初的救命之恩,但没说顾涵江就非娶她不可。

那么以顾涵江固执的性子,是什么原因让他在书中答应跟她结婚,却又将她一个人丢在北岔村老家,最后甚至以没有感情为由提出离婚?

谢苗没看完那本书,如今对书中很多细节也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还真想不通。

不过想不通也没关系,她啃完最后一口烤地瓜,将地瓜皮收拾起来,“奶,我估计他家人过一阵会来接他回去,以后不管他们家还提不提这门婚事,咱们就当没这回事儿吧。”

王贵芝脸上并没有太多意外,“行,听你的,你高兴就好。”

晚上谢卫民他们回来,听说这个消息都很意外。

“他爷爷还活着啊?我还以为死了呢。”

刘招娣脱口而出,立马被自家丈夫和婆婆狠狠瞪了一眼。

她忙闭了嘴,可过了一会儿,还是忍不住问王贵芝,“他们家真平反了啊?”

王贵芝横她,“电话是我接的,你是想说我岁数大了耳朵不好使,听错了?”

“没,我没那个意思。”

刘招娣讪讪笑了笑,想到什么,眼睛突然又一亮,“广播里不是说那谁平反了,又当大官了么?妈你说,顾涵江他爹跟他爷爷是不是也能重新当上大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