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改革(第3/4页)

最初诞生于民间的新教,终于渗透到城堡高层和宫廷里。

“决定一国宗教的最重要因素,往往是它的国王”。而决定国王态度的,除了情感,还有复杂的利益关系。

利益,才是无上的诱惑。若君主打算和罗马教廷分裂,支持改革,他几乎将成为国内教会的首脑;他政治上不再受教皇封赐的束缚,经济上,也可以把教会不动产和收入划归自己名下……

可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不见得每个国君都会去拿。一方面,欧洲大陆有个德意志盟主兼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在强力清扫异端,其武力值令人生畏;另一方面,君主们发现,只要和教皇“保持一致”,他们便有可能拿到足够的政治经济特权,不亚于新教徒国王所得。

如今,玛丽就面临着这样的选择难题。旧教,还是新教?

苏格兰女王躯壳下的现代灵魂,并没什么确切宗教信仰。只凭个人喜好来说,玛丽对崇尚自我的路德更有好感一些,也赞同他不搞偶像崇拜的观点。但是,她法律上的夫家、她的捆绑盟友法兰西,正高举天主教的旗帜呢。

所以,她继续待在天主教的阵营,是比较稳妥的……

可拦不住毗邻的英格兰搞了宗教改革,新教影响力日益扩大,她的苏格兰也站在了改革巨浪的边缘啊!

多年前,那个当时尚无男继承人、只有女儿玛丽一根独苗的亨利八世,垂涎于宗教改革之收益,没抵挡住跟年轻貌美新教徒安妮·博林生个儿子的诱惑,狠心要同结发妻子离婚。然而西班牙公主、阿拉贡的凯瑟琳是查理五世的姨妈,教皇死活不批。亨利八世于是和罗马教廷大吵一通,毅然决裂。从此,他便自立为英格兰国教首脑,没收旧教财产……

但亨利八世其实仍信奉旧教之宗旨;他只采纳新教教义中有利于王权的部分。所以,他在位时,除了《圣经》被翻译成英文版本,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依旧保存下来。

公正的说,这种程度的变革,并不至于给苏格兰的宗教环境造成太大威胁。

自亨利八世死后,爱德华六世继任,英格兰才完全倒向了新教。

和他们的战线推进一起,更彻底、更极端、更苛刻的加尔文主义,也越过边境,蔓延至整个苏格兰。

人心开始思变。不过,到目前为止,还算“和平”。

如今在位的玛丽·都铎,倒是个不折不扣的天主教拥趸。为了维护信仰,她烧死不少新教徒,甚至被冠名“血腥玛丽”。残酷的迫害,固然吓退一批新教徒,也会引起逆反和抗争。问题是,现任英格兰女王已命在旦夕;而眼巴巴等着即位的伊丽莎白,可是伪装着和罗马保持一致、实际随时准备重回新教之怀抱呢。

从亨利八世时代起,苏格兰就一直从邻居那接受些“异端邪说”;眼下,过不了几年,大约就要被伊丽莎白的暗中势力“强逼”变革了。

不,其实也不完全算英格兰那边来的势力——尽管本地的动乱,从来少不了邻国的“帮助”——苏格兰本地领主的意愿,也是个重要因素。

玛丽知道,即将主持本国宗教革命行动的,是一个正儿八经的苏格兰土著,约翰·诺克斯。

这个新教领袖,从前因为攻击旧教徒,一度被法国关押。获释后,他辗转英格兰和欧洲大陆,最终抵达瑞士日内瓦,在那里找到了他的理想。

诺克斯师从新教暴君加尔文,坚定了绝不宽容的态度,也领会了武装斗争的精神。如果对其置之不理,大约一年后,他就会返回苏格兰,打动那些个唯利是图的领主,煽动暴民,在各方帮助下,掀起苏格兰的宗教内战——直至1570年,正式确立新教派·苏格兰长老会的统治地位。

史上,约翰·诺克斯简直是天主教信徒玛丽·斯图亚特的噩梦——她对他领导的各种群众运动,几乎完全无能为力。如今,换了个芯子的年轻女王,咬牙决定,务必早早将他这个炸弹给处理掉。

据玛丽王太后所言,这个人,如今虽还在日内瓦,但声名赫赫,受信徒尊敬,且能遥控指挥苏格兰境内的宗教改革者,并掀起过一些小范围冲击运动。

自1557年底,王太后就听到一些关于“新教改革”的呼吁。但谨慎的摄政者,并未接受他们挑衅,而是用忽略的态度,将此事压了下来。

但一年过去,新教徒们的气焰,仿佛越来越嚣张了。

玛丽思忖,这或许,跟邻国那个血腥女王病重的消息也有关系?

就她从当地了解到的情况,形势真的对诺克斯非常有利。如果他真的出现于境内,恐怕,不久便会对自己造成巨大威胁。

假设,诺克斯真像原有历史中那样,于1559年回到苏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