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第2/4页)

保康听着他们一言一语的,不慌不忙,不疾不徐。

“吏部的事情,我正要有个事儿要说。大清国的孩子们进学后学习律法,好像都没有学到心里去,考试也知道死记硬背,考完就忘记。律法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掌握的一门自救技能,岂可如此忽视?”

胤祥哈哈哈笑:“保康哥哥,这个事儿我知道。这不都是考试闹的吗?其实也不是考试闹的,我们的文化讲究‘情理法’,官府断案子也是。就比如前几天汗阿玛刚刚审完的死刑案子。”

“东方文化里面缺少‘契约精神’。这个一时难以改变。老百姓朴素的认知是,就是学会了律法也没用。打官司要花钱,一般人家哪里打的起官司。真到了要打官司的时候……”

胤禵麻利地接口:“托人情,找关系,送银子……反正‘人嘴两张皮怎么说都是理儿’。官府断案子的时候,翻翻之前这类案子怎么判的,考量考量“情理法”,就这么判了。”

保康抬手按按眉心。

“我知道世人对律法不大信任,律法也是人制定的,律法也是人使用的,学习律法不如和人打好关系。可是我们要完善一个司法体制,这套体制,不是来约束老百姓的,而是可以约束权利实施人。”

“打个比方,当年很多人借国库银子的事儿,为何没人吱一声一直到大哥提出来?权利大于法,缺乏有力的监督。如果在胤祚第一次朝国库借一万两银子的时候就有人敢提出来,后面的几万银子的事儿就不会发生。”

胤祚:“……”默默鼻子,低头不敢吱声。

其他兄弟:“……”权利上:他们是皇子,老臣是老臣,就是最耿直的御史也要掂量掂量“吱一声”的代价。情理上,他们是皇子,老臣是老臣,花花国库的银子怎么了?

好吧,这是不对的。一个个的,除了胤禛都装鹌鹑。保康:“……”

看一圈儿这些糟心兄弟们,提出另外一个事儿。

“曹家和八大皇商的事儿,胤禩你来,先把这些年的账目全部理清楚……”

胤禩心头一跳,慢慢转头看向他大哥。

他大哥直郡王:“……”特无助地一抹脸。

“查查。工部的事儿也查查。这几年,官员贪污情况少了很多,胤禛将官场风气维持的非常好。倒是工部的各种工程款这一方面……需要狠狠地查一查。”

一转眼,对他们的保康弟弟/哥哥偷懒儿的批判大会,改成他们的保康弟弟/哥哥这段时间参与政务针对时弊的批判大会,各位哥哥弟弟们,懵。

秋日的上午因为小小的阴雨天带上丝丝凉意,早朝后准备一边休息一边“舌战康弟弟/哥哥”的一干皇子们都焉巴巴的;这些日子专心负责秋审一事的皇上听说后,摇头笑。

曹家和八大皇商……皇上想一想,又忍不住叹气。他这些年给曹家的荣誉,确实太过了。现在收拾收拾也好,等将来归拢一起算,那才是凄惨。

至于弘晏和南南的教育问题……皇上倒是不担心。两个孩子都是他们的阿玛额涅亲手养大,又是他汗阿玛和他精心教导长大,就算有一时的小错误走了小弯路,那也不是事儿。

唯一的一点,两个孩子都随他们的阿玛的心大,这将来……一套完善的体质约束“约束权利实施人”……

说句实话,皇上一辈子在权利窝窝里打滚,皇上真不想相信这片大陆根深蒂固的“权利崇拜”思想会能有改善。

当然,有个约束更好。一个朝代刚发展的时候,蒸蒸日上,什么整顿改革只要实施得当就可以完成。可是一旦到了发展成熟期,那就难了。顶多和前朝的“张居正”变法一样来一个小水花一般的“中兴”。

皇上心里自有谋算,晚上的时候,太子来找他说着这个事儿,皇上就表示出支持的态度。

父子两个散步,皇上的语气也是平静的。

“商鞅变法和张居正变化的区别,王安石变法,保成说说看?”

太子一愣:“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富裕强大。但他损害秦国王公贵族的利益,所以秦孝公一去世他就被车裂……”

“王安石变法,重在强兵,王安石也算是半个法家之人,可惜当时的大宋情况,他注定不能成功……

张居正的变法也是。很多人说如果张居正不死,变法得以实施下去,大明王朝就会兴起……保成认为,没有这个如果。”

皇上微微笑:“保成的认知很到位。宋朝有很多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不明显,宋仁宗时期还可以维持,到了宋神宗事情,变得严重,不得不变法。可是那已经晚了。”

“所谓的张居正变法带来的中兴,和王安石变法一样,同样带来很多新的问题。”

“一个朝代,蒸蒸日上的时候什么都好,人都追逐利益嘛,跟着你有肉吃,自然是一窝蜂地用上来。可是‘趋利避害’是共生的。一旦一个朝代开始走下坡路,不说改革,一片偶然的灰尘落下来,都可以压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