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第2/5页)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四境天人蜂拥进入了“天庭”,纷纷开始收集愿力。

而后不知不觉之间,“愿力”的神话便破灭了。

也没人说得清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

大约是从“天庭”开始的吧,无数修士为取得愿力而不择手段——滥降灾祸,滥许财富,助纣为虐,滥立□□……一时之间将人性丑恶悉数激发出来。人间很快便走向争斗和堕落,“愿力”变得不再纯粹。报复、仇恨、贪婪、嫉妒、欺骗……无数负面的“愿力”蜂拥而来,侵染了修士的意志。

那一阵子,四境修士频频有人入魔,邪神林立。

再而后,愿力便也开始枯竭了。

一番争斗之后,“天庭”瓦解,修士们各归本位。

六界凡人在天庭留下了诸多扭曲印象,诸如暴戾、短见、贪婪、好妒……卑劣底下,不可亲近。

渐渐的,便再也无人用“愿力”修行。

四境内乱争斗之初,甚至有不少修士认为,祸乱本源就在于将人间“愿力”引入了天上界。

然而千年内战、千年分裂之后,修士们对于自己的本性,早就没了昔日的傲慢。

把自己的本性毕露归罪于凡人愿力污染一说,更是可笑之至——若当真能被卑贱者如此轻易的污染,那么所谓的高贵,是不是也太脆弱善变了?

而对自我本性认知清晰之后,对于当日“天庭”为何会走向瓦解,人间为何会堕落,也就心知肚明了。

——至少罪过在谁,心中是有数的。

只是,在将天地灵气运用得日臻化境之后,再回头令他们去取用愿力,却也无人愿意了。

毕竟天地灵气乃是无主之物,尽可凭能耐自取。何必还要替凡人辛苦张罗,换他一点参差不齐的馈赠?

可是……愿力来自生灵的意志。

这一点总归是无误的。

而天魔,是宇宙自毁的意志。

以众生顽强坚守、逆境图存、生生不息的意志,对抗天魔死寂,空虚,毁灭的意志,不正合其宜吗?

当明白乐韶歌所继承的是怎样的“大愿”,她身上愿力又是任何而来时,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确实就是克制甚至铲除天魔之道。

而救世大愿传承者所拥有的力量强弱,确实同他们是否同仇敌忾,是否大义无私,紧密相关。

——只有四境六界整个宇宙同心协力,共同救亡图存,此战才能取胜。

盟约顺利结成,再无一人为私利而互相扯皮。

消息飞快传遍了四境六界。

大约因为修士们的镇定与身先士卒安抚和鼓舞了天下人心,天魔现世的消息虽也带来短暂的混乱,却远未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

待此地结盟的修士们探知天魔返回瀚海之后,便在瀚海之外一座荒山上安营扎寨。开始图谋对抗。

而各界的物资,便也源源不断的运送到这座荒山上。

——民意的流向其实经常是有形的。当在运送物资的车流中,不断出现亲自推着单轮的木车赶来支援的凡人时,纵使是对凡人是否真的普遍有救世之热肠存有怀疑的修士也不能不承认,他往昔未免将天下草民的品性与智慧看得太低了——因此被蛋里的陆无咎冷嘲热讽,也只能忍了。

虽对峙态势已成,天魔却始终没有主动离开瀚海,前来袭扰。

反而放任诛魔大军筑城修营,厉兵秣马。

因天魔回归,瀚海混沌沸腾四溢,不断侵蚀着周边土地。萧重九便组织各界擅长法阵的修士,环绕着瀚海设立结界。原本以为必然遭遇抵抗,参与之人连后事都安排好了,谁知天魔竟依旧无动于衷。任由他们将法阵修成了。

纵然如此,救世之业也并非一帆风顺。

——天魔的存在本身,已是一场天地浩劫。

各处天灾频仍,瘟疫、瘴气、山火、地震、决口数不胜数。修士们被迫四处救灾。萧重九几乎将所有能分派出去的力量都分派出去了,只在前线保留着最低限度的战力。

对此,虽然前线压力和危险倍增,却没有任何人有异议——当他们选择以救世大愿来对抗灭世天魔时,便已决定了,他们必须竭尽一切力量救护一切可救之人。

而随着包围瀚海的结界修成,同天魔决战之日也渐渐临近了。

作战的策略几经修改,但一切策略其实都是围绕着她进行的——修士们竭力想要创造一个能让她保全实力与天魔单独对决的局面,不令瀚海中天魔大军袭扰她。

也不是没有人和萧重九一般猜想到,当她全力向着天魔一击之后,她的肉|身必然也将因承受不住力量而崩坏,换言之——她其实是要去和天魔同归于尽的。

但身在此地之人,谁不是抱着战死于此的觉悟在奋战呢。

真正值得关心的,并不是她会不会死,而是她的死能不能带走天魔,如果不能,又该准备什么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