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归来兮骨肉团聚(第5/7页)

李太妃看了好久,在他脸上找相似之处。他已经是个壮年汉子,不是她怀里那个小肉团子了。她唯一能找的,就是兄弟二人的相似之处。

皇帝和太上皇长得更像一些,刘文谦和李太妃长得像,但兄弟两个也有相似之处,这大概就是血脉的力量。

刘文谦也在打量李太妃,鬓角有些白发,但保养得好,和外面四十多岁的妇人看起来差不多。通身的气派,是刘文谦从来没见过的。原来他的生母,是这样一位贵妇人。

母子两个相互看了许久,都没说话。

皇帝也不急,等母子两个都看完了,他才开口,“母妃,五弟,如何都不说话了。”

刘文谦反应过来了,先跪了下来,“儿子见过母妃。”

李太妃冲了过来,一把搂住他的头,呜呜就哭了起来,“我的儿呐。”

刘文谦也有些哽咽,但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忽然被亲娘搂进怀里,他还有些无措。

李太妃一边哭一边说,“母妃对不起你,让你在外面流落了几十年,受尽了苦楚。”

刘文谦眼眶有些红,等李太妃哭完了,他小声安慰她,“母妃,如今都好了,儿子回来了。”

皇帝也在一边帮腔,“母妃,五弟还跪着呢,咱们进屋说吧。”

李太妃反应过来,立刻拉了他起来,“看我糊里糊涂的,跟我进去,你们都来。”

皇帝看向张内侍,“晌午朕就在母妃这里用膳。”

李太妃让刘文谦坐在自己身边,她看着小儿子,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她对儿子这三十多年的生活一个字都不了解。

刘文谦主动搭话,“母妃身子骨可好?我看京城这边冷得很,这都三月了,儿子早上还穿了两件。”

李太妃接过话茬子,“你皇兄孝顺,母妃的日子不难过。倒是你,拖着一大家子,在外头讨生活不容易。”

刘文谦笑,“母妃不用担心,儿子的养父是个勤快人,儿子从小到大没挨过饿。这几年也折腾了点家业,一年有个几千银子进项,家里有吃有喝的,也有几个仆人,虽然说不上富贵,日子也还过得去。”

李太妃点头,“我儿能干,到哪里都能过日子。”

皇帝插了一句嘴,“五弟,你的养父母可还在世?”

刘文谦回道,“养父过世快十年了,养母现在和亲生子过活。”多余的刘文谦也没说,皇帝心中却有了谱,和亲生子生活,可见亲疏还是有别的。

李太妃问皇帝,“皇儿,你五弟回来了,你有什么安排没有?”

皇帝喝了口茶,“母妃,臣弟准备让五弟现在家里跟着长史学一学京中的事宜,多读两本书,修身养性一阵子。等通晓了京中事宜,五弟以前做买卖的,朕想在内务府给他寻个差事。”

李太妃点头,“你看着安排就好,我也不懂朝政。只是,你五弟原来在民间生活,忽然回来了,莫要让人欺负他。”

皇帝笑了,“母妃放心,朕就这一个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自然会多照看。”

李太妃看着皇帝,“皇儿也要保重身体,前朝之事千头万绪,天下子民都指望你呢。”

皇帝放下茶盏,“母妃放心,晌午朕就不走了,我们兄弟陪母妃一起吃饭。”

李太妃十分高兴,让人把皇帝的饭也送了过来。

母子三个围坐在一起,李太妃不让人伺候,她亲自给两个儿子夹菜。

刘文谦有些拘谨,皇帝主动给他夹了一块子菜,“五弟,今日只论骨肉亲情,不说国家大事,莫要拘谨,该怎么吃就怎么吃。”

刘文谦笑,“陛下不知,臣弟饭量大,怕吓着母妃和兄长。”

李太妃听了后有些心疼,立刻让人上了大碗,给他盛了碗饭,“你只管吃,回了家里,哪能连饭都不吃饱。”

刘文谦不再客气,他年少时跟着刘家二老太爷挑着担子走街串巷,每日劳累,饭量就大了。后来做了掌柜,吃的没有以前多了,但跟皇帝比起来,也算多的了。

李太妃和皇帝都是略微用了几筷子,只有刘文谦吃了一碗饭。李太妃所谓的大碗,在刘文谦眼里,也只能算中等吧。

母子三个吃过了饭之后,皇帝道,“母妃,五弟远道而归,家里妻小还等着呢。咱们也见过了,不如先让他回去。等休整几日后,再传召也不迟。”

刘文谦多少知道一些宫中的规矩,他是成年亲王,轻易不能进来的。

李太妃不反对,“皇儿,你五弟一家子,还没上玉牒呢。”

皇帝道,“母妃放心,朕已经告诉过康王叔。五弟此次扬了我皇室脸面,朕给五弟取了个贞字。五弟原来的名讳,既是养父取的,留作字也可。”

李太妃品了品,赵重贞,字文谦,也不错。

刘文谦立刻起身行礼,“多谢陛下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