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送儿子边境贸易(第6/6页)

此次云南之事,给了皇帝一个提醒。

他想开边境贸易。

皇帝有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他知道,此事不可轻举妄动。全天下百姓都觉得,大周朝地处中原,物资丰饶,外面都是些蛮夷之辈,若是开了边境之口,一则外敌容易入侵,二则和蛮夷做生意,岂不是让他们白占便宜。

周朝成立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一直闭关锁国。除了象征性的和边境几个小国家开了个像云南那样的小口子,安抚一下这些整日找麻烦的跳蚤小国,还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开过边境贸易。

皇帝却有不一样的想法,外面肯定也有好东西,只要开了边境贸易,肯定能招来许多外面的游商,把周朝的茶叶、布匹这些东西卖出去,他们来买东西,自然就要花银子,这样周朝的钱和物就能活起来。除了卖出,肯定也能买入一些周朝没有的东西。

但这个过程中,到底朝廷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不好说。

皇帝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几位中枢大臣们听,大伙儿立刻开始激烈讨论。

有人觉得这样好,可以让钱和物流动起来。若是一样东西只留在一个地方,再怎么折腾也出不了什么水花。比如江南的美酒可以卖到塞北,西北的牛羊也能贩卖到南边,这样流通起来,许多人有饭吃不说,还能让大周朝更繁荣。

也有人觉得,要是外头那些蛮夷来把我朝的粮食盐铁什么的都买走了,岂不影响朝廷国力。

众人吵闹个不休,皇帝最后拍板,跟新政一样,先找个地方试一试。等个两三年之后,要是能成,再干大,要是不能成,也就罢了。

皇帝提出新政,反对的人也不好在说什么了。当初初初提新政的时候,众人都反对,后来不也出了成效。那行吧,先试一试。

众人立刻就想到了云南。

皇帝是个行动派,立刻要派人去云南那边开个正儿八经的外贸口子,专门和南边土人以及西南那些边陲小国做贸易。

中枢重臣们都点头了,大朝会上很容易就通过了这个决定,现在最关键的,就是人选问题。

百官们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想去。这种试点,干的好也没多少油水和功劳,干的不好,说不定还会惹陛下不高兴。

头一天,并未决定出人选。

大朝会结束后,郑颂贤回家和刘悦薇说了此事。刘悦薇自然是赞成朝廷开外贸的,金缕阁开了这么久,赚的都是自己人的钱,要是能把那些蛮夷人的金银赚回来,那才叫人高兴呢。

“三哥,我听说那些外族人,和咱们长得不一样?”

郑颂贤点头,“南边的外族人,因为那里天气热,比咱们肤色暗一点,个子矮一些。北边的外族人,因为天气冷,皮肤白鼻子大,还长了黄头发和蓝眼睛。”

刘悦薇觉得很有意思,“什么时候我能见到这些外族人就好了。”

郑颂贤笑,“陛下正在愁人选呢,要是这事儿能成了,以后说不定就有外族人进来,京城这边肯定也少不了的。”

两口子才说着这事儿,外头人来传,宣郡王来了。

郑颂贤放下碗筷就去迎接,“五哥来的好巧,我正吃饭呢,要不要一起去吃一些?”

五皇子坐下了,“叨扰妹夫吃饭了,我来是想和妹夫商议一件事情。”

郑颂贤见他神色严肃,连忙问,“殿下,出了什么事情?”

五皇子抬头看着他,“妹夫,你说,我去南边帮父皇把外贸开起来怎么样?”

郑颂贤犹豫了一下问他,“殿下为何会有这种想法?”

五皇子道,“自母妃去世,陆家一蹶不振。陆家本无过错,无故受牵连,丢官罢爵。我有心想请父皇重查当年案件,又张不开嘴。要是我有了功劳,说不定就能说动父皇了。”

郑颂贤笑了,“殿下仁孝,我还以为殿下想升亲王,原来是为了陆家。既然是这样,殿下想去就去吧,我支持殿下。趁着这会子还没人去陛下跟前说,殿下抢个先,陛下还能有个好印象。”

谁知五皇子看着他,“妹夫,我想请你跟我一起去。”

郑颂贤怔楞了一下,半晌后回道,“殿下,此事我得和郡主商议一番。”

五皇子点头,“这是自然,云南千里迢迢,这差事怕是三两个月都办不完,自然要和长乐妹妹商议一番。是我提的突兀了,要是不合适,请妹夫勿怪。”

郑颂贤连忙道,“殿下多虑了,殿下不把我当外人,才来跟我说。殿下放心,明日我就给您一个答复。”

五皇子笑着起身,“好了,我先走了,你回去吃饭吧。”

五皇子走了,郑颂贤却心事重重地回了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