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放权(第2/2页)

刘季笑道:“看来是真的了。”

打发走了众人,刘季留下了自己最信任的卢绾,“你过来,我跟你说。”

其实周宁要解散大军是真的,不过彭越的不高兴却是假的。

“二十万大军真到手了?”说到二十万,彭越忍不住搓了搓手。

喜笑道:“黑那边和联军一分开,便传了信过来,全是精锐,章邯打造的百战之师啊!”喜也很高兴。

“嘿嘿嘿嘿。”望和盼都嘿嘿的笑了起来。

这是周宁这处的核心会议,有多核心?连张良、郦食其等人都没有参加,实在是这二十万大军于他们太关键了,他们丢掉了八万多士卒,就为了能把那二十万精锐牢牢的握在手里,那才是他们真正谋事的根基。

是的,周宁一开始就没想做关中王,她的布局在北方,至于关中,那是出头的椽子先烂。

周宁虽然没有通知张良等人,但是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张良等人也都急忙赶了过来,周宁几人便按下北边的二十万降卒不谈,只谈大义。

“百姓起义是为灭秦,如今暴秦已亡,也该顺应民意,让士卒得以回归田园,享受太平安逸,再战,便是为了我个人私欲而战,我周氏后人奉行仁德,实不忍因我个人贪图富贵,而将数万万百姓拉入战火。”

周宁笑着看向张良道:“不过,士卒的战功当赏,还请师兄与秦王交涉,取些金银之物作为嘉赏。”

张良迟疑着点了点头,这倒是不难,秦王作为亡国之君,没那个胆量拒绝周宁,而刘季对于周宁主动解散军队应是喜出望外、求之不得,自然也没有不应的。

只是,“大军是王姬立于关中的根底,若是解散了……,还望王姬三思。”

周宁笑了笑,“武安侯有一万五千兵,我也留一万五千士卒,尽够了。”

既叫刘季不敢妄动,又叫旁的人一眼就会注意到身为男子的刘季,而轻视甚至无视她的存在。

张良为人通达灵透,见周宁主意已定,便不再相劝。

说到底他也算不得周宁的自己人,只是韩国派来助她一臂之力的他国之臣,周宁此举或许有深意,但这深意也不是他如今身份能够细究的,张良领命去了。

郦食其也舍不得,他是实打实为周宁谋划的,也是希望周宁能进一步更进一步的,所以周宁对他的说辞又不同。

“先入关者为王,果真能依约吗?”

若世人都守信义,那衙门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他郦食其也不能为她打开陈留的城门。

郦食其思忖片刻,问道:“王姬是担心长安侯?”

长安侯一战击垮两大秦兵精锐,叫秦朝再无还手之力,犀利至此,功高至此,只怕手下有数十万兵马之多,他能甘心将关中王拱手相让?

他必定是不甘心的,而他若是不甘心,到时候几十万兵马压上,谁先进了关中,只怕谁就要倒霉了。

如此,主动解散大军,以示自己无争权多利之心,倒是避其锋芒的明哲保身之举了。

等长安侯入关,到时论功行赏,自有刘季上前挨刀,而他家王姬或能运作一番,得就藩国,到时再费心经营,以藩国为据点,那往后……谁知晓呢?

总之关中的百姓知道是谁先入的关、受的降,被解散归家的士卒也知道,谁才是仁义之主、爱民之君。

郦食其笑而拜道:“王姬睿智。”

周宁不管郦食其脑补了多少,见他没有异议,只笑着吩咐道:“望负责主持解散八万士卒之事,你帮忙注意刘季那处的动向,叫卸甲的士卒们能够平安归乡。”

别她这处一解散,又被刘季那处强掳了去,虽然他如此行为,得到的只会是怨兵,但是也得防着刘季一时被眼前的富贵权利冲得头脑发昏,打乱她将她仁义之名传播天下的暗棋。

“是。”郦食其和望领命。

黑不在,望就担任起了政委的职责,他要用秦皇宫的珍宝犒劳军士,将王姬的仁德之心传达给每一个回乡的士卒,同时煽动起刘季、甚至即将到达咸阳的诸侯士卒的思归之心,为各方士卒埋下不满的种子。

周宁又对喜道:“吏治之事,全权交由武安侯主持,西征一路来,他对咱们多有帮助,如今咱们功成身退,就不要影响武安侯建功立业了。”

“不过,”周宁敛眸,唇边勾起浅笑,“若实在有错谬遗漏之处,便依你在亢父实行的律法帮扶一二。”

“是。”

“至于盼,”国都咸阳是秦朝的政治中心、财富中心,同样也是人才中心,“秦朝能工巧匠甚多,我仰慕已久,你随我一一拜访请教。”

“是。”

众人应下后,周宁静默的看向函谷关的方向,一切已经安排妥当,就等项羽和诸侯联军入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