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归来(第2/4页)

年轻人干劲满满,初生牛犊不怕虎,野心勃勃地想要将那些前辈们掀翻在地,踏着他们的血肉尸骨步上青云……

这场始料未及的闹剧一直持续到六月份,才以成宁帝的一场雷霆之怒宣告结束。

他在大朝会上发作了七名官员,各个党派都有。其中两人直接被革职查办,新账旧账一起算;三人被一撸到底,贬为庶人;还有三人贬去西南湿热、西北苦寒、东南酷暑之地做芝麻小官,终生回京无望。

几乎是同时,后宫剧震:两位太妃突然急病暴毙,数位成宁帝的妃嫔起伏,格局与之前已经截然不同……

当天,成宁帝力排众议,御笔朱批,亲自判主犯李三斩立决,两名从犯往东北酷寒之地流放千里;方老六、阿圆杖责五十,游/街示众,流八百里。

那两名从犯看上去似乎逃过一劫,但东北边境环境之恶劣远超常人想象,就算身体健壮的青年送过去都未必能熬过三年五载,更何况还是两名少年?只怕还没到目的地,人就一命呜呼了。

当有人质疑是否对方老六和阿圆的刑罚过重时,已经杀红眼的成宁帝沉声道:“……为人父母,不思教养,莫如猪狗!”

他并非生来就注定要登上皇位,幼年时和当今太后曾屡次被某几位得宠妃嫔联合打压,险些丧命。但彼时生母不得宠,非但不能保护儿子,反而因此遭受牵累。成宁帝曾数次向先帝哭诉,然而……

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只能与生母在夜深人静时哽咽的孩子了!

而对引发这场风波的肖明成,成宁帝没有任何表示,既没奖赏,也无敲打,好像完全忘了这么个人。

但司马通却暗自替肖明成松了口气。

这回本就有不少官员落马,他们的家人和党羽正愁没处撒气呢,若成宁帝在这个节骨眼上还对肖明成大肆表彰,不亚于将他架在火上烤了。

不公开表彰,那就是最大的表彰。

消息传回云汇府时,已经是六月十二,亲眼看到结果后,以肖明成为首的众人终于长长地松了口气。

如此,甚好。

而好消息并不只有这一个。

去年五月流放去西北的余棉终于有了消息,两个黑瘦了一大圈的衙役终于回来了,还带了余棉的一封亲笔书信,字里行间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度蓝桦给他的银子到底是派上了用场,也真的验证了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话。

余棉等人刚到西北,交接手续还没正式办完,就有小头目来找茬,又要打一百杀威棒。须知余棉一路步行,能走到这里已经是强弩之末,别说一百,就是十棍子也能要了他半条命去。

两名押送公人立即掏出银子行贿,谁知那人胃口颇大,一口气就要了五十两,这才免了皮肉之苦。

当地一把手带兵打仗、抵御外侮是个好手,但显然不大擅长治理底层官吏。而且流放至此的犯人大多是极恶之徒,相关的官吏打压名正言顺,盘剥也是习以为常。为了能见到他,余棉等人带去的五百两银子硬是花了四百多两……

那两名衙役亲眼见识之后,暗自心惊,生怕余棉还有用银子的地方,就将剩下的几十两都留下了,因此面对度蓝桦时格外羞臊。

度蓝桦却并不在意,当初送出去的时候她就没想着收回来。

非但没有责怪这两人,度蓝桦甚至又各奖了他们五十两,“你二人一路押送,来回足足一年,带人到了是本分,可照顾的如此周到,就是义气,实在令人钦佩。”

说句不好听的,一出了云汇府的地界,余棉是生是死又有谁知道?但凡这两个衙役有点坏心,随便想个什么法儿就能让人死的神不知鬼不觉。到时候吞了银子,再回来糊弄着复命,日后找个机会辞职远走高飞,谁又能知道什么?

但他们没有,非但没有,还如承诺一般尽心尽力的照顾……

单是这份忠肝义胆,就足够令人心生敬佩。

如今余棉做了人家的亲兵,只要肯干,早晚会有出头之日。

不光余棉,回老家赶考的肖知谨也有了动静:他中了第七名,虽然永远失去了大小三元的可能,但却是这一届考生中最年轻的……之一。

老家只有他一个十三岁参考的,但听说其他省府也有三个十三的,其中一人还得了第二名。

小少年之前就写了家书回来,每个字都透出雀跃和激动,“不出门不知山之高海之阔,好似坐井观天,令人发笑……”

乡试三年一次,而去年刚刚举办过了,所以不管能不能中秀才,肖知谨想参加举人考试至少也得再等两年,正好在见了世面后查缺补漏。

肖明成回信,说若有意气相投的朋友,可以带回来做客。还随信带去了给肖知谨起的字: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