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失窃(二)(第2/3页)

老赵一听就乐了,“怎么不知道?我二姨就叫康萍,可惜不是姑娘了!”

米辉还没说话,后头度蓝桦等人已经吭哧吭哧笑出声。

这人还挺逗。

米辉给他气乐了,作势瞪了瞪眼,“办正事呢,约莫十五到二十岁之间,还没嫁人,有个弟弟,父亲在世,其他的暂时还不知道。”

老赵果然也跟着认真起来,皱巴着脸想了半天,“这年头,谁还没个弟弟了……这也对不大上号啊。米爷稍等,我去个伙计,他就住在城东,肯定比我清楚。”

米辉扭头看了看度蓝桦,后者微微点头。

过了会儿,老赵果然带着个十来岁的少年去而复返,“这是小鱼,他家住在城东几代人了,彼此都熟。有什么话几位就问他吧。”又低头嘱咐小鱼,“别多嘴,几位贵客问什么你就说什么,说完了就忘了,也别往外头漏。”

小鱼点头连连,“小的明白。”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起名字也是这样,山脚下住的百姓叫“山”“石”“林”的多,依水而居的多叫“江”“河”“湖”“舟”“鱼”等与水有关的。之前有个鱼仔,现在又冒出来一条小鱼,当真一点也不奇怪。

米辉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小鱼挠了挠头,“还有更细一点儿的么?比方说她长得什么样儿?多高矮多胖瘦?”

众人又看向唯一见过康萍的方青己。

方青己也有点犯愁,心道□□的,他也知道自己长得吓人,哪儿好盯着个姑娘使劲儿看呢?

他琢磨半天,到底是想起来一句话,“也不知对不对,他们三人争吵时我隐约听了一耳朵,好像有什么嫁妆的。”

众人又齐刷刷把脑袋转向小鱼,就见小鱼一拍巴掌,“这就有谱了!你们找的应该是七街第九户的康萍萍,她十一月初三就要成亲了,最近正忙活筹备嫁妆呢!”

康萍萍?

阿德忍不住小声嘀咕道:“既然叫康萍萍,那就说康萍萍呗,搞啥康萍啊,差点弄错了人……”

度蓝桦却在琢磨,对一个姑娘而言,嫁人显然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几件大事之一,按照惯例,她不该守在家里绣嫁衣什么的吗?怎么会巴巴儿跑那么远去报官?

如果真的失窃,那她的家人不可能没动静,更不可能阻拦……

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康萍萍家境如何?”度蓝桦忽问道。

小鱼想了下,“就那样呗,不穷不富的。不过啊,好像最近他家不知跟着谁干了什么买卖,很是发了笔小财,她爹和几个兄弟都不大正经干活了,整日吃肉喝酒的,就连地里的营生都是雇了人呢。”

寻常百姓过日子都是精打细算的,除非名下田地太多,实在忙不过来的,不然都是自家人动手收割。可康萍萍家统共也就那么点田地,家里又有三个壮年男丁,再加上亲戚家帮帮忙,压根儿用不着外头雇人去。

说白了,就是有钱没处花,浪的。

赚钱?

度蓝桦一怔,这个跟康萍萍口中的失窃差的也太多了吧?

这事儿好像从头到尾都透着古怪。

“那你知不知道他家做的什么买卖?”度蓝桦追问道。

小鱼笑道:“这样的好事儿谁往外头说去?大家也都想舒舒服服挣大钱呢,也有人悄悄打听过,可啥也没打听出来。”

度蓝桦沉吟片刻,“康萍萍平时出门吗?去哪儿能碰见她?”

瞧这个样子,好像是康萍萍发现了什么,但她的家人却不同意对外说,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贸然登门。

“以前这个时候,她日日都往地头送水送饭,”小鱼为难道,“可今年他家的人也不下地了,倒是出门少了。”

他又想了下,“对了,她不是要出嫁了吗?好像经常往针线铺子去,采买点针线什么的,你们可以去哪儿瞧瞧。”

说完,还特意带大家出了客栈,远远指了指方向,“穿过前头两条街,往西拐,叫红红针线铺的,米爷应该能找着。”

众人都道了谢,度蓝桦还让韩东抓了几个钱给他,喜得小鱼不得了,一个劲儿的说但凡还有什么想问的,只管来问他,保证知无不言。

能有这个结果也算开门红,众人心里都松快不少,好像连疲惫都去了几分似的,便先去吃饭。

阿德就逮着个路过的小二问道:“可还有香菇鸡油包、猪油红枣糕和红豆包么?”

见他张嘴就说出本店得意的招牌点心,小二笑容越发灿烂,又遗憾地摆摆手,“几位客官想必也不是头一回来了吧?”他指了指外面的日头,“都这个时候了,也只好请明日赶早啦。”

阿德不死心,“只怕不得空,我们先交银子,可否让厨房预留?”

小二摇头,“这可不成,本店开了这么些年了,都是先到先得,不然生客让留,熟客也让留,您说留还是不留呢?万一留了又不来买,冷了也不好吃了;若是不给留的,人家赶个大早来了,岂不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