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大结局(一)(第2/3页)

洪元也很能理解成宁帝的心情,换他,他也想这么安排:这人治理地方、发展农耕真的太在行了!天生搞粮食的好手。

粮食是什么?粮食就是钱啊!有了钱就能吸引人口,就能养兵!

到时候西北自食其力,就如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自动构筑起钢铁防线,不光能大大缓解中央压力,没准儿还能反哺呢!

但户部的提议吧,也很有道理:

这种人才不来户部简直太浪费了,脑子太好使了!管钱粮绝对是最适合他的活儿。而且他老婆不是喜欢破案子吗?我们可以帮她在刑部弄张桌子啊!这不一举两得么?

另外成宁帝自己也有点心虚,他知道这些年把肖明成使唤得太狠了点儿,连带着人家的媳妇也 “私人公用”,打着后宫支持的幌子叫她办了不少惠民的实事……

本来此等大才,就是一步登天也配!可偏偏局限于家世、资历,又没有足以服众的典型政绩,一直在地方打转。

这就够委屈的了,若再把人发配边疆……是不是太过分了点儿?

有洪元暗中通风报信,一直以来肖明成百思不得其解的所有难点就都通了:

为什么圣意悬而未决,为什么最近好像总有那么几个从没有任何交集的官员跟自己套近乎……

户部是真缺自己这么个人吗?可能是求贤若渴,但也可能是捧杀,或者为更深处的筹谋。

还是那句话,天子脚下,四品官算什么?他若要入户部,顶了天升半级,看着荣耀,实则被戴上重重枷锁,处处受制于人。

更要命的是,要么破釜沉舟九死一生,去搞别人不敢搞的人,不然户部太难出政绩了!不用太久,只要三两年他没有像以前那样大放光彩,那么曾经所有的正面评价就将自动消散,围绕在他身上的奇迹光环也将黯淡无光……到了那个时候,所有人都会说他江郎才尽,即便成宁帝再想委以重任恐怕也难上加难……

一开始肖知谨想不明白,后来听了两个长辈三言两语后豁然开朗,顿时吓出一身冷汗,“谁想的这损招儿啊?太黑了。”

若父亲真去了户部,前途未卜不说,还要对那人感恩戴德呢。

当然,目前一切只是猜测,但就平时肖明成的人缘和他家的运气来看,这种可能性相当之高。

洪元看着肖知谨,喜爱之情溢于言表,顺手往他脑袋上恏了一把,遗憾道:“这小子,真不错,怎么就没给我当女婿?”

这话说的,肖明成都不想接了:他女儿足足比自家儿子大了半轮,如今孩子都俩了!

“对了,”洪元这才后知后觉意识到哪儿不对,“你小子不是要定亲了吗?难得有空,怎么不去找人家玩儿?”

此言一出,就见肖家父子俩齐齐变色,极度相似的两张脸上很是一言难尽的苦涩。

他们能说自己的老婆/未婚妻天天不着家吗?

肖知谨甚至一度怀疑霍琼跟自己成亲都是冲着母亲来的!自打两人关系过了明路,确实亲近许多,霍琼的话也明显增多,但肖知谨却高兴不起来:那增多的话全是问别人的!

“三思,跟我讲讲以前度夫人的事吧!”

“她当初为什么要办女学啊……啊,她可真了不起!”

“那个医院又是怎么一回事?谁都能去看病吗?那如何盈利呢?”

“听说她的书法极好,你能帮我弄一张来吗?”

然后度蓝桦还天天带着霍琼出去玩!

这哪儿像婆媳俩,姊妹俩吧?

再说话题中心人物度蓝桦,她今天又拉着霍琼出门玩了,然后还意外遇到一位故人。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两人先去戏园子看戏,又去茶楼喝茶,吃饱喝足后找地方消食,霍琼就提议去逛逛书肆。京城的书肆与别处不同,与其说是买书的,倒不如说是大型综合性文化用品店,笔墨纸砚等与读书相关的应有尽有,还可以提供装裱、刊印等深度附加服务,就很周到。

霍琼出身书香世家,在这方面非常挑剔,直接开口说去朱家铺子,要看今年新出的雪花枫叶纸。

“朱”“枫叶纸”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瞬间就激活了度蓝桦尘封的记忆,无数细碎的记忆碎片在她脑海中翻腾,让她回忆起当初那起完美犯罪。

她觉得就算再活第三辈子都忘不了朱浩这个名字的。

“……说起来,朱家铺子的少掌柜也是女子呢,人称朱四姑娘。”霍琼主动介绍,语气颇有几分推崇,“听说原本她是有个弟弟的,奈何突遭变故……”

度蓝桦挑了挑眉,得了,对上了,准没错儿。

原来并不只有己方在进步,短短几年时间,朱家就从一家小小的村镇造纸坊发展为如此规模,在寸土寸金的京城拥有庞大的产业,还入了霍琼这类人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