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第3/3页)

二娃想想:“对哦。”

赵曼又说:“卖风筝的,肯定是把风筝插出来,让人看着风筝在飞对不对?”

大娃想想:“也对。”

赵曼又问:“那你们卖瓜子的就站在那里,谁知道你们在卖瓜子?”

三儿子:“……”

傻了傻了,刚才真的是傻了。

白白在礼堂外面吹了半天风,冻了一个小时回来,还不知道自己哪里没做好。

瓜子不摆出来,不吆喝,谁知道你是在那里卖瓜子的啊。

二娃脑瓜子灵活,想了想说:“那咱们是不是要摆出来就行了,咱们还要做个招牌,这样过来过去的人才知道咱们是在卖瓜子啊!”

大娃说:“那咱们叫啥?”

二娃:“你刚刚不是还说这是瓜子大王嘛,咱们这个瓜子就叫瓜子大王。”

赵曼笑道:“瓜子大王,好大的口气,不过不错,咱们的瓜子大王的事业,就从新区礼堂开始,走向明天,走向辉煌。”

第二天一放学,几个孩子蹭蹭蹭就先把作业做完。

做完作业以后,就开始动手搞招牌。

首先是“瓜子大王”几个字,几个孩子在外面找了个木牌子,看着还有点样子,让韩景瑜帮忙写字。

这韩景瑜近来也恰好没事,就由着几个孩子们胡闹,从他以前的书房的角落里面翻出来墨汁跟毛笔,飞龙走凤写了几个大字“瓜子大王”。

他的字写得很漂亮,看起来像是练过的。

赵曼还不知道他有这一手,惊讶道:“你的字写得真好看。”

不像她,写得跟鸡爪子写出来的

一样。

被媳妇夸了,韩景瑜轻轻抿了抿唇,嘴角微微上扬,一言不发的开始写:“五香瓜子,两分钱一杯”。

他的字体张扬大气。

这个年代,钢笔字写的好的比比皆是,毛笔字要能写的这么好,得要点本事才行了。

不光是赵曼,孩子们也狂吹爸爸的彩虹屁。

赵曼就好奇嘛,韩景瑜那样的出身不可能有练毛笔字的条件啊。

挽着他的手臂再三央求他:“说说嘛,你怎么会写毛笔字!”他到底有多少是她不知道的。

这人在村里人嘴里,就是那种非常聪明的人设,从小就比同辈的人要优秀太多太多了。

韩景瑜这人内敛,拗不过她这样又是撒娇又是耍赖一样的模样,道:“小时候我们村里有个前清秀才,我跟他关系还不错,是他教我写字的,那会儿还没有破四旧,秀才还在村里教过书的,大部分的小孩子都坐不住,写字连笔都拿不牢,可我能写,我也能坐得住,就给了我一只毛病,让我沾水练习,后来就是因为我字写得好,大娃二娃的爷爷才看中我的。”

没啥存在感的三娃提醒:“还有我,那也是我爷爷。”

二娃笑嘻嘻的摸摸他脑袋:“你这小脑袋里面都不记得爷爷了哦。”

当时韩老将军回来以后,自己要求住进疗养院去了,军区的疗养院都是老熟人,韩昌君也因此来了新区。

这席话倒是勾起几个孩子的回忆,大娃二娃对爷爷还有清晰的印象,就是有点想爷爷了。

三娃年龄小,从南方过来的时候不过三岁多,对老人已经没啥印象了。

不过还是清晰的记得有这么一个爷爷。

孩子们这回是做好了准备,早早的就到礼堂占好了一个绝佳的位置,找到了一个很显眼,但是又能避风的地方。

卖冰糖葫芦的老头也来了,做了好几种冰糖葫芦,一种山楂的,一种苹果的,都是红彤彤的看着喜气洋洋。

孩子们都爱吃糖,看到冰糖葫芦简直都快要挪不动脚了。

老爷爷的山楂冰糖葫芦跟苹果冰糖葫芦都是卖五分钱。

孩子们都喜欢红彤彤的东西,站在冰糖葫芦旁边挪不动腿,拉着妈妈就说:“妈妈,想要!”

五分钱的冰糖葫芦,对

于一般家庭来说也不算贵,一般父母带着孩子来看个电影,也会适当满足一下。

三个孩子昨天晚上站在老爷爷对面很久了,眼巴巴的看着人家的卖完了,其实他们也想吃。

二娃蠢蠢欲动的表示:“哥,要是咱们赚到钱了,明天就来这里买冰糖葫芦过过嘴瘾咋样?”

大娃其实也想吃了,不过他是当哥哥的,当然要有当哥哥的样子,嘴上不说其实也馋这些玩意儿,于是说:“好,咱们等会儿卖东西的时候,你要大声吆喝!”

别看二娃平常活泼开朗,碰到这种情况下也是怂怂的。

看着人越来越多,大娃说:“你吆喝啊!”

二娃:“我吆喝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