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第3/6页)

清酒入喉,带来一线温辣的快意。

这家日料店用的酒器也讲究,玻璃器是晶莹的半透明色,像冬天窗户上结出的冰花,显得凉爽清冽。

“……”

李若川默默看着两人对饮,觉得自己的心也很凉,拿起盛清酒的圆口瓷瓶给自己倒了一杯。

自己人聚餐的时候不用那么虚伪地劝酒,他一点都不能喝,所以也没人招呼他,只好自给自足了。

唐湖抬手,按在正对面李若川的手背上:“你拿错了,橙汁在这里……太累的话就回去睡吧,走之前记得把这几桌的帐结了就行。”

看来这两天投简历的人不少,让老总困得都看不清东西了,连过敏原也敢往肚子里倒。

李若川忿忿摇头:“我不困,一点点没事,喝多了才起小疹子。”

所以他的用处就是结账吗?

作为一个标准的霸道总裁,他年年过生日许的愿望都是参加饭局时,所有人都不准喝酒只准喝果汁,现在梦想成真,却一点都不高兴。

“得了吧,我可不想深夜扛着一个大花脸去医院急诊科。”

几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天,慈祥友爱,其乐融融,场面非常夕阳红。

乔乐仪吃完饭要连夜回片场,不然就赶不上明天的拍摄了,所以点了一份西柚扇贝打包,就跟经纪人一起匆匆离开。

走之前还不忘叮嘱唐湖:“如果咱们公司的官方账号需要运营,那一定得找我!”

“@图南影视”现在虽然只有3万多的粉丝,但也比他的小号多多了,如果用这种账号发烂段子,一定可以成功祸害更多人的审美。

“……”

唐湖只想抄起大吟酿的酒瓶打爆他的头。

乔乐仪去赶飞机,席间也陆续有人告辞,楼下KTV制造的噪音让地板微微震动,却衬托得店里更加安静。

李若川老老实实的端起橙汁:“在电影这里呆的好好的,怎么又回去拍电视剧了?”

他在太专业的话题方面插不上话,但一些业内常识还是清楚的。

娱乐圈原教旨主义者有云:电视剧没有电影逼格高,电视剧不算艺术,电影才是艺术。

所以从来只见电视剧出身的演员拼了命也要向大银幕发展,却很少看到能在电影圈成名的演员,舍近求远去演电视剧。

不过实际划分起来,却没那么泾渭分明,只是电影和电视剧多半是两个圈子,资源几乎没有重叠,所以除非是一线明星,很难双管齐下。

唐湖幽幽叹气:“说什么好好的,我现在已经在瓶颈期,过渡不好就得过气了。”

跟同行说这些话题不太合适,毕竟还有更不火的觉得她在炫耀,所以只能跟既在业内又不是演员的人聊一聊。

《娱乐圈装逼指南》有云:“业内一二三线划分虽然没有明确档次,却有不成文的划定规矩。”

最重要的是,并不像粉丝吹的那样,觉得自家天天上热搜就是一线。

真正的一线,过硬的实力、商业价值、主流奖项获奖次数和人气缺一不可,这个人气指的是票房号召力而非买了多少热搜,或者有多少粉丝,而是真正的国民欢迎度。

票房的主要来源是普通人而非粉丝,如果一个演员的名字出现在主演列表上,就能一个随便走进电影院里的人觉得“哦,有他参演的片子可以看看,应该不会出错”,这才是一线。

国内有票房号召力的一线明星屈指可数,至于飞升成为超一线的,唯Jackie Chan一人。

再往下,二线指的是那些有令人印象深刻角色,还可以稳定接到公司以外资源的演员。

毕竟一家经纪公司最好的角色都会倾向当家花旦,在公司内一部接一部的演女主角没用,在拉关系以外的地方还能受投资人欢迎,才是真水平。

至于三线明星,涵盖的方面就太多了。

如果一个艺人只被经纪公司看好,没受到业内其他小圈子的认可,在娱乐圈里也就是个三线水平。

所有纯靠流量吃饭的偶像也处于这个范围,微博粉丝数量破几千万都没用,偶像的立身之本是人设,而人设是最容易重复炮制的东西。

再往下,连三线都混不上的演员就不值一提了。

唐湖现在应该算是二线左右,《骨与魂》好歹拿到了影后提名,票房成绩也在文艺片中可圈可点。

但仔细分析,才能看出这种名气来的很虚。

电影的主要卖点是楚鹤跟乔乐仪,票房成功是因为是一部文艺片导演作死,才让她踩着上位。

可怎么可能回回都有这么好的机会?

本来《风沙》正常版在院线上映后能通过票房逆袭助她火一把,可惜失了这个机会,也就没下回了。

男演员的事业三十岁再发力也不迟,女演员却要在二十多成名,年纪增长后才好接到正剧,过了三十岁几乎没有再火一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