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三更合一】 不去看桂……(第2/6页)

乡试不仅仅是选拔文理兼通的人才,还要考察秀才们的变通力,好比第一场中仅有的五道时务题,看似是简单的询问秀才们对朝野大事的看法,实则是看应试者如何分析妥当。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大谈特谈,即便答得再漂亮,也会让官差对应试者留下一个纸上谈兵的印象,舍身处境的替事件正主着想,虽显得应试者仁慈宽厚,但也过不了关。

因为乡试选出来的举人绝大部分都要做官,为官者,光有怜悯和善不行。

所以时务五题,盛言楚会换位思考,不是换当事人的身份,而是将自己幻想成主审官员,更有甚者,他得从皇上的角度去看待事物。

有了这个基调,盛言楚心中自然而然就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模板。

——于朝政好,夸,于朝政不好,贬,哪怕极端化。

白天盛言楚每做一个时辰的帖经题,就会停下笔换换脑子琢磨琢磨练习了两年之久的时务题的答法,虽然时务题一字还未动,但心中框架已经有了形。

剩下来的,只有律法和算术以及一些零碎的帖经墨义题。

这几年,他有事没事就喜欢捧着律法书看,康家私塾仅存的半本律法书都快被他翻烂,县学藏书阁里的律法书籍扉页这两年全是他的借阅签名,县学的同窗还因为这事调侃他日后莫不是要进刑部做事。

如此,第一场乡试中能困住他的,唯有算术题。

比如最著名的《孙子算经》中的雉兔同笼题,放在上辈子,设方程式很容易就能解答出来,此举乡试当然行不通。

乡试需要应试者用叙述的法子写出算盘是如何算出答案的过程,但盛言楚手边压根就没有算盘,只能凭着记忆在脑中形成一套完整的算盘。

总而言之,临朔郡乡试的算术题将简单的东西复杂化了,不仅仅考察秀才们的心算能力,还看秀才们如何用精简的话将算术题的解答过程陈述出来。

要知道天下书生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啰嗦。

所以在算术题上,卫敬等出题人是故意挖坑让秀才们跳。

秀才们关在贡院这九天,那些批阅考卷的人这会子也在禁闭当中,改卷子时,天热心烦,几乎没有人会耐心的将写得繁琐的算术答案看完。

所以盛言楚下笔前会再三斟酌,力求精简。

-

写了两题,盛言楚抻起懒腰站起身走两步,行至门口,他余光瞥了眼隔壁,隔壁烛光幽幽,倒映在墙壁的人影微微晃动,看不出在干什么。

收回视线,盛言楚正欲坐下继续埋头时,斜对面的裘和景突然幻化成小丑站在逼.仄的考棚里手舞足蹈起来。

见盛言楚目光看过来,裘和景激动的挥起手,随后做起一连串令他匪夷所思的动作。

贡院分发的蜡烛照明度并不高,当裘和景提着素纸急匆匆的走到考棚里边时,盛言楚眯了眯眼,然而可惜,他没看清裘和景这副动作的含义。

很快,裘和景走出视野盲区,手中的素纸不见了。

裘和景指指对面,又指指自己身后的小阴沟,张着嘴无声的说着什么,盛言楚心弦微动,胸口似乎有什么答案呼之欲出。

就在这时,巡逻的官差举着木棍狠狠地敲向裘和景的木板。

“干什么!”

裘和景宛若惊弓之鸟,抱着头蹲下身,厚着脸皮痴笑:“没,没干什么官爷,屁股坐麻了起来学鸡走两步,嘿嘿。”

边说眼睛边往对面瞟。

官差半信半疑的往盛言楚坐着的那一排考棚看了一眼,回头继续呵斥道裘和景:“走动归走动,若眼珠子再乱瞅,有你好果子吃。”

裘和景陪着笑脸:“不敢不敢……”

两人对话期间,盛言楚依着裘和景的指示举着烛座来到床榻后边的小阴沟,经他洗刷干净无垢的小阴沟处,不知何时飘了一张写满字的素纸。

透过小阴沟两边垒起来的泥土石板,盛言楚能看到隔壁考棚幽暗的光线,将烛火靠近一些,果然,石板上有一个手指宽的缝隙。

飘在小阴沟上的纸,想必是从缝隙那里塞过来的。

素纸上的字迹为正楷,是天下书生都会写的书体,隔壁男人莫不是想借此揭举他夹带?

又是夹带陷害!

盛言楚气得攥紧五指,五年前辛华池在礼院诬陷于他,如今乡试才第一场,又有不相干的人拿这种伎俩坑害他,他这是招谁惹谁了?

为不打草惊蛇,他赶忙拿起立在旁边的搅屎棍将小阴沟里写满字的素纸推进后边的粪池。

刚放下搅屎棍,只听隔壁男人扬声道:“官爷——”

官差闻声走过去,冷漠的问:“何事喧哗?”

男人笑着拱手,卑微祈求:“学生适才做题迷了心,竟拿着笔一道去如厕,不甚将笔冲到了隔壁,还望官爷行个方便去隔壁帮小人寻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