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三更合一】 启程去京……(第4/7页)

马明良差使鸨娘带着妓子去盛家闹得事很快在静绥传开,书院的书生们看马明良的眼神瞬间变了样。

“平时看他一副老实人的模样,没想到毒心如此大。”

“可不吗?当年他不敢下场,还是盛言楚好心劝得他,他不感激便也罢了,怎能反咬一口呢!”

“得鱼忘筌,得兔忘蹄,怕是早就忘了盛言楚当初对他的恩情。”

“便是忘了也不能背恩忘义啊!盛言楚才考中举人,如今外头多少双眼睛盯着他看,这节骨眼上若是纳妓子做妾,莫不是想让盛言楚死不成?”

……

走廊上,书生们讨伐声不断,不远处葡萄架下站着的马明良怒目横眉的盯着书生们看,表情阴鸷又可怖。

王永年绕过垂花门走进来刚好看到这一幕,嘴角扬起一抹讽笑:“哟,许你马明良害人,就不许旁人说你吗?”

王永年幸灾乐祸的话瞬间令书生们回头,马明良避闪不及只能站到亮处,几目相对之下,马明良却先恼了,上来就大声斥责书生们在后背说人闲话妄为君子所为。

“君子倒是坦荡荡,可你马明良是吗?”书生们反口质问。

马明良羞惭的说不出话来,书生们的嘴可不止一张,当即七嘴八舌的问起马明良为何要对盛言楚恩将仇报,问及是否是嫉妒心作祟时,马明良哽着脖子涨红了脸直摇头说不是。

王永年就爱看马明良吃瘪,扭头就冲外边喊马明良之所以使计陷害盛言楚不过是嫉恨盛言楚高中举人,王永年一声高叫,一下引来书院大半的书生,望着一群人厌恶的指指点点,马明良只恨没有一条地缝让他钻。

书院的事,自有盛允南打听后说给盛言楚听,盛言楚冷哼了两声没搭腔,就在盛允南以为盛言楚好脾气的不跟马明良计较时,盛言楚邀请书院同窗一同落座的庆功宴上,连斋夫都收到了草帖,唯独缺了马明良。

自此,盛言楚算是跟马明良真正的一刀两断。

-

九月十三,盛言楚搭着马车回了趟水湖村。

盛元勇点了大爆竹迎接盛言楚进村,爆竹声震耳欲聋,噼里啪啦声吸引着十里八乡的人都过来看热闹,那一天,盛氏祠堂的香火烧了整整一个上午,烟雾缭绕的几丈远都看不清人脸。

举人宴设在盛元勇家,光吃饭的桌子就摆了不下四十来桌,盛言楚常年不在村子里住,好些人他面生的很,问程春娘,程春娘笑眯眯道:“娘也认不全乎,你就看年纪喊人总归没错。”

盛言楚啧了下,望着一波又一波上来恭喜他的村民,他只能硬着头皮看着年纪喊人,中间还闹出一个小乌龙,一个白发苍苍的盛家老者见盛言楚喊他爷爷,当即吓得膝盖往下一跪。

原来按辈分算,那老者和盛允南一样该喊盛言楚一声叔叔才对,如今颠倒了喊,可不得把老者吓一跳。

这是要折寿的呀……

经过上回盛言楚的敲打后,盛氏一族在盛元勇的带领下,越发的好了起来,至少举人宴上族人没有再因为挂田和盛言楚讨价还价。

人是群居动物,这也是为什么当初盛言楚没有放弃这群族人的原因,官家最忌讳的就是身后没有族群的人,因为这样的臣子了无牵挂,若是正人君子,自当是朝中忠贞不二的人,但若有邪心,这类孑然一身的人最容易结党营私毫无顾忌。

所以盛言楚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离开盛氏一族,好在盛氏族人还没沦落到无药可救的地步。

想要马儿跑得快,前边不给草不行,为了让族人不出幺蛾子,盛言楚拿出了一部分举人的挂田份例。

这些族田除了收进盛氏义庄,剩下的会按户分给盛氏每一家,算下来一家能摊半亩田的免税,可别小瞧了这半亩田,要知道嘉和朝的田税忒高,收成若好,半亩田能节省一二两银子。

再说了,义庄族田的银子全拿出来给盛氏一族孩子读书,一年到头盛氏族人不用出一个铜板就能供养一个读书人,此事传到外边后,其他村子的老百姓羡慕的眼珠冒血。

盛氏一族这才意识到族中出一个举人老爷的好处,谁也不敢轻易的再去得罪盛言楚,因为他们渐渐明白一个道理:只要盛氏有盛言楚在,那他们所在的盛氏一族就会紧跟着水涨船高。

族人中有几个脑筋转得快的男人,暗道这年头想要出人头地还得读书,因而在宴席结束后,几个男人追着盛言楚问起读书的技巧。

盛言楚闻言诧异,没想到几年没见盛氏一族的人觉悟竟变得这么高,欣慰中他手一挥将族里适龄的孩子都喊了过来,趁着兴头他将这些年积攒的读书心得一字不落的跟他们说了,有人睁着眼打瞌睡,不过也有人听得津津有味。

-

回静绥的路上,程春娘笑得抚肚,盛言楚摸了摸鼻子,瞪着眼睛无辜的喊:“娘,啥事这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