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第2/3页)

察觉到当前状况的险恶之后,蓟飞英决定先下手为强,在孙师叔出门签约之际,悄悄给对方下了毒。

孟瑾棠不知道蓟飞英是怎么弄到毒药的,只觉这小姑娘时机卡得颇为巧妙,姓孙的那人毒发时已经出门,但还没抵达葛家。

头上的外伤应该只是掩饰。

葛家那边在找到一个摔倒在地的孙师叔时,多半也只以为自己运气不大好。

蓟飞英想一箭双雕,在解决孙师叔的同时,把孙师叔受伤的黑锅栽在对面那边,不料葛家那边在没法让人手动署名的情况下,居然选择以指印的方式来让那姓孙的人"签下"合同。

按孟瑾棠的想法,蓟飞英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挺不容易,只是对敌人脸皮厚度把握不准,才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无妄剑派有诸向文做靠山,尽可以胡作非为,但蓟飞英却不能对孙师叔下死手,否则六扇门哪怕不了解内情,按照以往栽赃陷害的工作习惯,也必定会借口谋害长辈的名义将两人抓走。

葛家那些人想来是被蓟飞英将姓孙的带回去照顾的行为模糊了判断,还以为真的只是意外,后续做事时便留了些余地,要是他们晓得了是这小小女孩做的手脚,只怕在孟瑾棠到来之前便要下狠手。

六扇门中人表示,他们已经问了出来,蓟飞英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从谁那里付了多少钱买来的毒药,甚至连毒药的名字也已经弄清楚,并准备好了救治孙师叔的方案。

这些信息绝非片刻功夫就能搜集齐全,当日那无妄剑派的代表登门,怕是借着招揽的名义打探情况,所以在被拒绝之后,也走的十分干脆。

诸向文冷笑两声:"蓟姑娘不肯认么?也罢,反正距离不远,就请在座各位武林同道一齐去停云楼

那看看,也顺带做个见证。"

蓟飞英还未说话,就感到自己的袖子被边上的白衣少年拉了一下。

孟瑾棠低声:"既然如此,那也不必担心,纵然有人想栽赃陷害,在座武林同道也不是瞎子。"

蓟飞英注意到,在说起"不必担心"四字时,这位白衣少年的目光沉静如深潭。

虽然晚饭刚刚吃到一半,但所有人都利索地放下了筷子,浩浩荡荡地集结成队,向着蓟家姐弟所居住的小小院落出发。

诸向文在平沧城内何等威势,有路人撞见六扇门中人出巡,吓得连忙避在一旁,既不敢躲起,又不敢继续走动,整个人抖得跟筛糠一般。

同行的队伍里,有人刻意讨好道:"便是掖州王出行,也不过如此了。"

那白衣佩刀的少年闻言,轻轻笑了笑,似乎并不赞成。

孟瑾棠淡淡道:"依在下之见,若单以噤若寒蝉来看,掖州王怕是比诸大人不上。"

她在掖州本地威望甚高,但也多是钦佩敬服,不像诸向文,本地人一见面就惧之如虎。

宗成罗好奇:"秋少侠很佩服掖州王么?

孟瑾棠一本正经道:"孟掌门武艺高强,仁厚侠义,实在是我辈楷模。"

她特地将咬字的重音落在"仁厚"上。

宗成罗沉默了会,感慨:"没想到秋少侠如此胆识,也不敢说一句掖州王的不是。"

孟瑾棠:"……"

这重点抓得就离谱。

其实蓟家姐弟的住所已经非常靠近城外,幸而随队之人多少都有些武功在身,步履轻捷,一路行来也不觉疲累。

小小的院子,半颓的围墙,几株高出围墙的花木,那样破旧,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屋内很黑,被六扇门换来的大夫正候在门口,还未说话,就感觉一阵风吹过,那白衣佩刀的少年已经闪身进去,擦亮火柴,并点燃了一支蜡烛。

蓟飞英注意到,那根蜡烛,并不是他们家里放着的蜡烛,与市面上的那些也有些不同。

不但短细,而且小巧,颜色白得像玉。

孟瑾棠把蜡烛放在了孙师叔的床边,又打开窗子,好让内外的人,都能瞧见榻上人的脸色。

诸向文向面前的小屋瞥了一眼,那位大夫躬了躬,低头走了进去,当着众人的面,给孙师叔把了下脉。

那大夫捋着胡须,摇头晃脑一阵,起来拱手道:"病人中的是玉莺花的毒,也正是因着中毒,才一直昏迷不醒,看情况,已经有些日子了。"

孟瑾棠笑:"我倒不是怀疑老先生的人品,只是如此大事,还是都找几个大夫一齐看看得好。"

那大夫一仰头,道:"你不信么?要证明也容易,老夫晓得该如何解除玉莺花之毒,现在就给此人把毒治好,你们便晓得老夫所言不差。"

蓟飞英一言不发,蓟飞茂虽不知姐姐私下做了什么,但也隐隐觉得大事不妙。

孟瑾棠做了个请的手势,依旧是一派轻松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