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第4/4页)

容闳不可能跟他们有太多接触。在众口铄金的诋毁之下,也不会对他们产生同情和好感。

这是时代的无奈。

不过最起码,林玉婵知道,自己并不孤独。她脑海里装的那些说出来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鬼主意,并非是从天而降的无根之水,而是切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之内的、拼图的一部分。

她还在沉默,其余人已经在催了。

“林姑娘林姑娘,接着读啊。”

容闳的信,中英夹杂,别人还真没这随句口译的本事。

林玉婵快速扫一眼后半截信,抬头,语调平平地说:“长话短说,容先生在美国一切安好,正在探访各地机器厂,怎么也得在那里呆几个月——好了,现在上工。”

她不做那剥削工人的无良资本家,但划水也得有限度啊亲们。

众人这才记起自己今天为什么在这儿,几声难为情的讪笑,回归状态,分散去干活。

林玉婵将容闳的信件收好,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这最后一封寄自美国的信,与早先其他数封不同,信封上留了地址!

Willard Hotel

17 Market St. Hartford, Conneticut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容闳已经于康涅狄格州一个中级旅馆下榻。信中言道,由于要等待订单排队和机器制造,要至少长住好几个月。

林玉婵兴冲冲地提笔,开始给容闳写回信。

-------

“林姑娘呀,你带来的那份洋行齐价合同,大家都研究过了。”常保罗喜气洋洋地说,“欧洲那边,有人造出了更高效的纺纱机,今年洋行接到的欧洲纱厂订单翻了五番,印棉也涨价,所以会从中国大量收棉花。价格也会涨。我已让三娘家里多置棉田,换优种,新来的五位兄弟姊妹中,我管老赵要了四个,从现在起,就开始预订优质棉田、机器和仓储,晚了可就抢不过别人啦。”

原棉价格好似龙卷风,在新的一年里越吹越高。有商会的信息整合,不少华商都改行或者增加棉花业务,打算投身其中,搭上这班快速便车。

博雅公司已有去年的基础,起步比别人早一些,此时游刃有余。

林玉婵有一点小小私心。金能亨泄露的那份合同,博雅的自己人都已吃透了,但是在商会例会里,她并没有全交代,而是根据外部商业环境,选择性地放信息。譬如洋行统一想搞生丝价格,她就把齐价合同里关于生丝的收购份额放出来,让做生丝的大伙心里有数,不至于被打得措手不及。

这个策略,到目前为止还算有效。义兴商会声名鹊起,短短一个月内,加盟成员增了一半。

而且别人是跟风,林玉婵心中有底。她从容闳的信中读到,美国的内战依然没有止歇的迹象。美国北方多数机器厂都转做军工,制造国家急需的要件,导致容闳一个外来客,生产民用机器的订单被排到了好几个月以后。

虽然林玉婵知道这仗明年就能打完,但以目前的资讯来看,世界原棉供应持续紧张,价格持续走高,这是必然的。

所以她授意常保罗,棉花的收购加工放手去做。有义兴商会的信息整合,不会像去年似的,被洋商精准狙击。

至于茶叶业务,可就没这么春风得意。

老赵还没开始汇报,忽然洋楼门口风铃响,进来一个跑街伙计。

“几位老板,实在不好意思。”伙计团团一揖,捧出来一纸合约,“我们洋行最近资金周转上有些困难,东家思来想去,在您这订的茶叶合约只能先送还,等日后再找机会签……命小的一定要跟各位老板好好告罪,大家以后还是朋友……”

唠唠叨叨说半天,“告罪”的诚意满满。林玉婵心里上来点脾气。

几千斤茶叶还能说不要就不要。洋行都是背靠外资银行,且对大宗茶货有收购份额的,哪就那么容易“资金周转不开”?

老赵面露不满之色,蓦地打断那伙计的话:“怕不是换了别家茶叶?德丰行?”

伙计脸色一僵,滴水不漏地笑道:“东家拿决策,小的只管跑腿,什么都不懂。再会,再会。”

……

伙计走后,洋楼里几个人面面相觑。

赵怀生打破沉默,扭扭捏捏提出来:“最近几天,这事儿不是第一次了。林姑娘,要么咱们博雅精制茶,暂停生产一下好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