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第2/4页)

----------------------------------

郜德文一身飒爽男装,高高大大地立在博雅院门口。她身后,一辆出租马车慢慢悠悠驶走。

“林姑娘,叨扰。”郜德文收起博雅公司的名片,朝她拱手,大步流星跨进院子,好奇地打量那欧洲风格的门框和墙砖,“最近怎样?”

女侠不愧是女侠,本来是相忘于江湖的一面之缘,隔半年再见,跟她熟得好像昨日刚刚分别。

林玉婵怔了一刻,喜出望外,连忙跑去厨房张罗茶水。

“亏你还记得我呀!荣幸荣幸,你来上海多久了?住哪里?来做什么?你……”

还想问的是,她那个不靠谱的英国老公马清臣,现在怎么样了?

她还记得那场让人啼笑皆非的汉口酒会。一心攀登大清仕途的洋医官,阴差阳错,娶了太平天国的“余孽”。在“苏州杀降”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这两人的爱情约莫也走到了尽头。

郜德文微笑,不客气地接过她手中的茶,仿佛知道她想问什么,坦率地说:“天京覆灭,拙夫被调来上海,授了四品衔,督办上海洋炮局 ,我也随着来了。”

林玉婵:“……恭喜。”

夫贵妻荣。马清臣官运亨通,郜德文的生活水准自然也大幅提高。她虽然不喜欢马清臣,但还是恭喜一下吧。

而且马清臣升官,“娶中国太太”这件事应该助力不小。要知道,如今华夷通婚极其罕见,不为主流社会所接受。马清臣拿自己的婚姻大事表忠心,自然深得朝廷欢心。

林玉婵最近听闻八卦,赫德经营海关有功,李鸿章和文祥都张罗给他做媒,介绍了好几个官宦之女,想让他当中国女婿,彻底笼络这个得力的洋人。但赫德每次都表示,文化隔阂太深,怕委屈了人家姑娘。

不管这理由有多少真心,至少婉拒的意思很明显。

这么一对比,马清臣升官升得快点,也是理所当然。

郜德文对那句“恭喜”不为所动。她啜着茶,几次提话头,最后说:“林姑娘,如今我赋闲在家,想求你帮个忙。”

“赋闲”这个词一般是男人用的。女子么,天生就该在家操持,没有所谓失业不失业。

也只有郜德文,把这个词用在自己身上,看来实在是闲得发慌。

不等林玉婵回答,郜德文又看着她眼睛,说:“我要学洋人规矩,学英语,学西学。请你帮我找门路。我可以回报……”

林玉婵忙伸手制止,让她先别谈回报。

她小心问:“打算跟你老公过下去了?”

郜德文脸上闪过一瞬间的忸怩,随后坦然点点头,苦笑道:“否则怎么样?”

的确,这年头结婚讲究落子无悔。男人后悔了,尚能休妻纳妾,聊以补救;女人一旦嫁人,就是选了一辈子的路。

而且,林玉婵粗略想想,假如她处于郜德文的尴尬境地,从自利的角度出发,大概也会维持现状,利用自己官太太的身份,给自己谋一点身家和事业。

她眼下还保留着命妇的封号。对丈夫的事业显然有所帮助,因此马清臣大概也不敢对她太轻视。

至于这份婚姻里,爱情浓度有多少……其实自古以来,“爱情”这玩意,跟结婚完全都是两码事。这种和平共处、各取所需的婚姻,不管在中国还是西方都很常见。

但郜德文显然不满足于做金丝雀。林玉婵从她眼中看出决心,她不想做丈夫的附庸,想要堂堂正正打入洋人社交界,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洋人再也不敢随意起哄她。

不过……学洋文,学西学,对于她一个文化基础薄弱的武将之女来说,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容易。

林玉婵沉思片刻。

请洋人家教?且不说费用巨大,马清臣肯定不会同意。他巴不得他老婆是个唯唯诺诺的中国小媳妇,才不肯让她多学东西。郜德文今日出门都是瞒着她老公的,“学洋文”的意愿也并没有征得他的同意。

官办的上海广方言馆……

也不行。那里的学生都是官银定向培养,毕业之后会授品级、给大清效力的。根本不收女生。

上海有几个针对洋行雇员的英文夜校,由民间商人出资创办,资质良莠不齐。最优秀的一所是宁波会馆旗下的英华书院。据林玉婵所知,郑观应一直在那里补习英文。

但这种学校主要教授商业英语,货品、数字、讲价、寒暄等等,不符合郜德文的需求。而且肯定也不收女生。

林玉婵忽然一拍桌子,低声叫道:“我们自己开一家学校!收女生的英文学校!怎么样!”

随后摇摇头,像捏泡泡一样捏碎了这个想法。

“太贵了……”

光是请外籍教师就一大笔钱。场地么可以用义兴商会会馆,但眼下地价低迷,其实也省不了多少钱。编印课本、笔墨纸砚,这些零碎的花销也不可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