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第2/4页)

第二天,林玉婵和奥尔黛西小姐早早就起,穿过正阳门一直往北,先去文祥府上递拜帖。

文祥夫人对林玉婵亲自前来表示惊喜,吩咐她明天上午可以来拜见。

然后两人雇了轿子,直接去了位于东堂子胡同的总理衙门办公处求见。

总理衙门那却吃了闭门羹。京城衙门的官威跟上海那种偏僻小地方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奥尔黛西小姐把一切洋人身份特权都搬出来了,还有林玉婵在旁边翻译,还有个说相声的在旁边一唱一和,得到的答复不过是:

“这位夫人,总理衙门虽然处理外洋事务,但只和领事馆和教会沟通。烦您回上海,拿到领事馆公函,小的再来接待——哦对了,您是英吉利人士对吧?现在江南洋教归法国人管,您得把双方领事馆的公文都拿到,还要有领事签字的代理函,再通过官办的驿站……”

衙门的门房也不是等闲之辈。没十年的官场经验,捋不清这错综复杂的关系门径。

听完了林玉婵的翻译,奥尔黛西小姐大冷天气得出汗,斥道:“你们的官办驿站几个月才能递成一封信!领事馆要等死人了才肯出面!”

门房停下了手里盘的核桃,有点紧张地问:“死洋人还是死中国人?”

“那些可怜的中国孤儿……”

“哦,呵呵,那没事。咱大清人口众多,哪天不死几个人呢?您别着急,小心急坏了身子。”

奥尔黛西小姐气得手发抖:“那些孩子也是教徒!也归我们管!你们不怕惹麻烦就等着吧!”

那门房十分好脾气,慢条斯理地笑道:“就算惹了麻烦,那也是官老爷、是朝廷的麻烦,跟小的没关系。小的今日随便放您进去,冲撞了官老爷,小的饭碗就没了,这才是小人的麻烦。慢走不送。”

政令不通,人人为己,只求无过地混日子。这就是帝都行政部门的效率。

林玉婵迷惑地想,就这样的大清,怎么还能再坚持好几十年呢?

奥尔黛西小姐用尽了五十年的脾气,终于不得不承认:“要是我一个人来,多半得当街给他们气死。露娜,看来还是得依仗你的门路。”

-------------------

第二天,林玉婵打扮清爽,洋货礼品带上,去拜会文祥夫人。

她如今算是负担得起高端衣饰。为了不被吹成沙球,又奢侈地雇了个轿子。八角钱一天雇来的地陪超规格服务,临时给她科普了许多北方官场的社交习气。

“……面子是赛天要紧的,嘛事能讲,嘛事不能当面讲,嘛时候该说嘛,嘛时候不该说嘛;都得事先想过。姐姐您聪明赛秀才,但见了官,不能太麻利,当然也不能反应太慢,不能太格色,但也不能别人说嘛就是嘛……”

林玉婵隔着轿子笑道:“成了,您再说我都要紧张了。”

文祥府上倒是挺简朴。如今京官多租房,北京地价便宜,林玉婵目测,这座雍和宫附近的小院子,每个月不超过五块钱。

从侧门进四合院,绕过影壁走进后花园。老仆架子不大。客客气气让她坐长廊下候着。

一等就是两个钟头。雍和宫里的钟声都听了好几遍。

老仆慢悠悠抽烟:“大老远从上海来的客,本来是掐着点儿让您来的。今儿实在是夫人有事,自家亲戚,不好往外赶。”

林玉婵连忙表示理解:“好说好说。”

再过半个钟头,连林玉婵都听见院子里有人吵嘴:“……妹子你行行好,帮哥这一次!你说你嫁了个官,几十年了咱们老家人没落好,这次你哥的身家都押在那馆子上了,你忍心看我睡大街?——别说什么两袖清风,你这话唬得了别人唬不了我,当今做官的有哪个手底下干净?……”

林玉婵心道:“娘家亲戚来打秋风了。”

当官太太也不容易。

忽然,老仆出现,催促林玉婵:“去吧去吧。”

接着高声通报:“夫人,苏林氏来啦!”

这就是下逐客令了。院子里那个娘家亲戚再也没法赖着不走,垂头丧气地退了出来。

林玉婵余光一看,是个五十岁左右的大爷,跟文祥夫人一样一脸福相,一身绸衫花马甲挺体面,手上戴串儿,就是嘟噜个面孔,好像人人欠他三百块钱。

大爷喃喃怒骂,和她擦身而过。

林玉婵已经等得有点麻木,赶紧上前拜见。

文祥夫人刚跟自家哥哥吵了一架,也耷拉个脸。见了林玉婵,勉强提起个笑容,不咸不淡问候了两句旅途辛苦,让丫头上了个茶。

“你瞧瞧,写封信就成的事儿,你一个女人家,还大老远过来。也怪我在信里没嘱咐——嗳,也就是你年轻能折腾,真是辛苦了。倒让我想起来了,我刚得了几匹银红缎子,是宫里的亲戚因着太后大寿,分赏下来的。我这老太婆穿不得那么艳的色,正好让你挑个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