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第3/4页)

“嗯,还有……”林玉婵犹豫,“一点直觉。”

苏敏官步步紧逼:“就像去年你预感地产崩盘的那种‘直觉’?”

茶博士奉上茶水和滚水,笑道:“今日端午,小店奉送雄黄酒。”

两人各自低头,默契洗餐具。林玉婵忽然想起白蛇和法海,忍不住嘻嘻一笑。

过了一会儿,她才笑道:“我对崩盘这种事一向很有直觉。”

就算她直言剧透历史也没人信,不如说“我夜观星象,算了一卦”更取信于人。所以她也就保持一点神秘感。

苏敏官点头,不说话,冲了茶水,注入她面前的小盏中。林玉婵叩指。

一声锣响,龙舟比赛开始了。岸边响起此起彼伏的喊声。

林玉婵的注意力被拽到江面上,兴奋地看着两艘龙舟互不相让,纠缠在一起。

她忽然发现:“这龙舟有赞助商!”

龙舟首部彩旗飘扬,大部分绣着龙舟队的名字和徽章,什么“猛虎”、“雄狮”、“水上赤兔”之类,十分的威武霸气。

只有一艘红白相间的龙舟,那旗子上的名号很有商业气息,两个字“汇丰” 。

船身两侧涂着红色英文大字:“The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林玉婵心中涌现出一堆21世纪的时事热点新闻,再看那龙舟,惊讶得揉揉眼:“汇丰——银行?”

“由十五家洋行在香港发起成立,”苏敏官给她充当大清百科,“总部在香港,今年刚挂牌,在中央饭店租了一层办公室。我路过一次,里面全都是法国古龙水味。”

可不是。林玉婵细看,七八艘龙舟身上都带了汇丰银行的涂装,要么就顶着个“HSBC”的帽子,可见财大气粗。

鸦片战争后,大清政府外债猛增,却没有完整的银行体系。进入中国的传统外资银行,总部都在英国或印度,汇兑支付都不便。因此,列强亟需创立一个总部在中国的银行,用来“帮助”清政府偿还外债和赔款、以及储存关税。

怡和、宝顺、琼记、沙逊等十余家洋行,近年在对华贸易、尤其是棉花投机上赚了大钱,经由缜密策划,终于在1865年,集资组建了“汇丰”,作为列强在华利益的第一线代言。

一场龙舟赛,沿黄浦江打出广告,汇丰银行出道江湖,尽人皆知。

苏敏官从汇丰龙舟上收回目光,抿一口温热的雄黄酒。

“你知道现在洋人收棉花有多疯狂吗?”

“当然啦。”林玉婵不假思索,“你是没见到郑观应上个月什么样。他在宝顺洋行负责收购棉花,每天忙到天黑,黑眼圈那么大,浓茶十分钟一杯,我真担心他谈着事就歪头睡过去。他私下里开的棉花行已经雇了几十个人,开出三个分号……”

苏敏官扑哧一笑。

“你见到的都是买办。你知道他们上头的洋人老板……”

一句话没说完,忽然雅间门帘掀开,一下涌进来好几个人。

“哈哈哈,敏官,苏先生,你也来看龙舟竞赛?”

说曹操曹操到,竟然都是洋人,喝得半醺。林玉婵也认识其中几个:有宝顺洋行的颠地大班,有旗昌洋行的亚毕诺大班,有沙逊洋行的犹太人经理……

还有更多不认识的面孔。他们身后跟着几个随从和买办,都喜气洋洋地端着雄黄酒,入乡随俗地互相寒暄。

“敏官,关起门来躲这里喝酒,不嫌冷清吗?——啊,这位美丽的小姐是……我们以前见过吗……”

苏敏官站起来,礼貌跟众洋人一一握手,然后大大方方拉过林玉婵的手。

“我的东家。”

“博雅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玉婵马上站起来补充,“幸会。”

马上又是一阵此起彼伏的赞叹和恭维之声。

林玉婵一边分发名片,一边惊讶地看了苏敏官一眼。这些洋老爷什么时候跟他这么热络了!

上次不还把他绑到小黑屋里,枪口顶着腰眼,威胁要强行收购义兴,否则给他好看?

然后是轮船公司联合的价格战,不把他碾死誓不罢休。

而现在,这些苏敏官曾经的敌人、对手,看他的眼神像是看多年的老朋友、忘年交。他们握着小巧的青花瓷酒盏,优雅地跟苏敏官碰杯。

苏敏官饮着酒,余光忽然朝林玉婵瞥了一眼,嘲讽的神色一闪而过。

她明白了。现在这个破产负债、两手空空的苏敏官,对洋商来说,没有任何威胁。

死掉的华商才是好华商。所以,一夜之间,他们“突然”发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超群的个人能力,纷纷和他“一笑泯恩仇”,兄友弟恭地交往起来。

苏敏官也十分不计前嫌,笑得灿烂,跟颠地大班开玩笑:“看来还是对我的煎牛排念念不忘,都找到这儿来了。”

几个洋商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