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第2/3页)

“不得不承认,中国在许多方面还很落后,这才需要派学生来美国取长补短。今日我已深深感受到美国人民的聪慧与友善。我相信,假以时日,你们定会帮助这个古老的东方帝国重拾辉煌,让我们一东一西,作为两个同样伟大的国家,屹立在地球的两端……”

无非都是套话,在不损国格的前提下,说得美国人十分舒坦。大多数宾客都已对清国派遣留学生计划有所耳闻,闻言啧啧赞叹。

“我与美国也有很深的渊源。”林玉婵话锋一转,微笑道,“我的一个弟弟,名叫梁羡。当时我们家里还很贫穷,听闻美国遍地是知识和机会,他毅然将自己的积蓄买了船票,来到加州做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在家信里,他时常对我描述这里的美好生活——乡民友好,雇主厚道,薪水丰厚……这也是我决定投资‘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原因之一。一个伟大的国家,一个伟大的企业,需要全世界的共同支持……”

客人们依旧点头微笑。作为股东,谁不是看好公司前景而投资的,顿觉心有戚戚焉。

斯坦福先生的脸色却有点僵硬。

他不知道这位“弟弟”到底是何许人也。但他十分确定,这家伙的家信纯属报喜不报忧——不,简直是满口谎言。他的公司他自己最清楚,怎么可能对工人厚道,怎么可能给华工丰厚的薪水?

上帝保佑,她最好别突发奇想,去找“弟弟”叙旧。

仿佛看穿斯坦福先生的内心,东方美人微笑着看向他:“要不是此次公务繁忙,我还真有心去工地拜访一趟,跟多年未见的亲戚叙个旧。斯坦福先生,您可否简略介绍一下工地上的情况,满足一下我的思念和好奇心呢?”

在股东晚宴里,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问题。大股东们有权利听取公司近况,确保公司高管兢兢业业给自己打工不懈怠。

众客人微笑着洗耳恭听。

斯坦福先生轻轻咳嗽一声,难得的有点脸红。

当然,他已让手下准备好一串资料和演讲,告诉自己的股东们,铁路工程进行得如何顺利,工人们如何熟练,他又如何以各种行政和法律手段对付那些懒惰怠工的工人,确保每个人都贯彻公司精神,做到效率第一……

可现在怎么办,总不能说,你那可怜的弟弟,不管分配在哪个工地,多半早就挨过我们的鞭子,浑身是伤,三个月没睡过正经床了?

他怎么就脑子一热,让人给这异国美人送邀请函呢!

怎么就没多问一句,她到底有没有亲戚在工地……

其实眼下大多数美国人,像斯坦福先生一样,对于中国人的态度有一种叶公好龙式的割裂:他们喜欢东方的瓷器、茶叶、工艺品、以及悠久的历史;他们歌颂中国典籍里那些高尚的品格和古老的智慧,并将其和堕落的欧陆道德相对比,认为“世界正统在东方”;那些画册里描绘的、体面优雅的东方男女,在他们眼里,就像欧洲和阿拉伯的没落贵族一样,有一种遥远的亲近和尊敬之感。

另一方面,他们憎恨那些盘踞在金矿和铁路工地的、留着肮脏长辫的眯眯眼文盲男性,认为他们人格低等,会巫术,吃老鼠,崇拜偶像,邪恶地肖想着白人的一切——工作岗位、财富、土地、女人……

许多体面的商人和政客,包括斯坦福先生在内,正在强力呼吁禁止华工入境及在美繁衍,以捍卫白人的天赋土地,避免人种玷污。

当斯坦福先生、以及众多体面的客人热烈欢迎林玉婵的时候,给他们十倍的想象力,他们也难以将她和那些畏畏缩缩的华工形象联系到一起。

“呃,当然,我会的。”斯坦福先生不得不重新组织语言,脱稿演讲,“为了满足这位东方夫人的好奇心,也为了给各位股东一个交代,我可以自豪地宣布,本公司的劳工福利,在西部众多铁路公司里名列前茅。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工人们心情愉快,工作起来才更有干劲,比起那些怨声载道、被迫加班的劳工,不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高出一截……”

内战结束后的美国,已经诞生了早期的工人团体,“劳工福利”一词开始进入社会议题——虽然并非主流,但它时髦啊。

资本家都是天生的说谎者。斯坦福先生这临场发挥也十分逼真,说得他自己都信了。

林玉婵微笑道谢,走下主席台,从侍应生手里拿过一杯香槟,向斯坦福先生举杯。

“敬劳工福利。”

虽然是顺着斯坦福先生的演讲说的,但在一群资本家的酒会里,这句话未免有些不合时宜。周围静了那么半秒钟。

不过旁边倒是立刻有人凑趣:“敬劳工福利!正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朕的辖地内,各种族的子民和谐相处,人人都应平等,都应享有福利!为伟大的铁路工人干杯!为钢铁和蒸汽的时代干杯!为进取的美国精神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