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原配在朝堂(第2/4页)

一听到她这话,这三人立刻对视一眼,脸上也严肃了起来。

苏茂初跟着圣上,他在圣上的身边难道是知道了什么还未公开的内幕消息?

联想到见在北方战事,他们心里也变得沉甸甸的。

保证道:“我们这段时间都不出去了,就在房间里看书。”

“对对,我最近在琢磨一篇文章,我要重写。”

“我有一道题一直解不出来,我要闭关。”

他们都给自己找了事做,苏荞初点点头,“倒也不必完全不出去,只是要多注意,一些容易起争端的地方别去了。”

她刚刚忘了跟大嫂说,提前在府里准备一些粮食柴火,虽然应该不会到那个地步,但小心为上。

照她的估计,很快皇上就会动手了,因为北方的情况已经很着急了,他需要钱。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巧,还是说这是皇上让人刻意引诱的。

安定侯的嫡出二子在花楼跟人起了争执,失手之下打死了人,闹出人命,然后被当场抓获,送入大牢。

安定侯出了一位贵妃,生下了老皇帝的七皇子,有一段时间得宠六宫,风头无俩,有很多人还曾经把宝押在了七皇子上面,以为他会登上皇位,结果最后是不显山露水的三皇子,站上了那个位置。

那之后本皇七子和安定侯一家好一段时间都夹起尾巴做人。

慢慢的,看当今没有秋后算账的意思,才恢复了原来的样子。

一开始他们以为这是意外,以为这件事情很快就会被压下去,却又有人来状告这位嫡出二子抢夺良家妇女,杀害人命,仔细一数,死在他手里的良家女子已经超过了五个。

这是大案,皇上下令大理寺严加审查,这一审,就牵出萝卜带着泥。

过去这么久了,为什么之前都没有消息,给他收尾的人是谁?

是安定侯。

然后安定侯也收到了状纸,状告他侵占良田,贪赃枉法,罔顾人命等等。

罄竹难书。

安定侯一开始还犟着脖子不愿意低头,耍侯爷威风,但是随着之前的亲朋一个个消失,官员们铁面无私,他才知道,他们真的要出事了。

当罪名公布出来的时候,百姓们人人喊打。

“这样的贪官早就该杀了,不要脸!”

“我家的良田,他花了不到一百两买下,这下好了,皇上圣明啊!”

判决下来的很快,从官府抓人,但判决下来,短短几天功夫,安定侯等首犯被判斩立决,其他的,迎来了抄家流放,之前总是跟在安定侯屁股后面的王家萧家一起被御林军,迎来了围住抄家的待遇。

从始至终,安定候府姑娘出的七皇子,见罗安郡王都静悄悄的,闭门谢客,装作不知。

这动静大的,敏感的老百姓们都躲在自己屋里不出去,就怕不小心被误会了。

这一场场大戏让人应接不暇,苏良初他们看苏乔初的眼神都不对了。

他之前会那样提醒,果然是提前知道这个情况吧!

提醒他们不出去是对的,外面乱糟糟的。

被抄家的人当然不愿意看着这个结果,被围起来的时候还想着用一些东西贿赂他们,结果他们看管的很严,谁都不准做事手脚。

以前抄家的时候,去抄家的人就是发横财的时候,谁也说不好他们家有多少东西,抄了多少是他们说了算,但是见在不一样了,皇帝专门派了公公在旁边,全程跟到底,谁要是敢收他的东西,他要百倍赔偿。

有心人自然知道,皇帝这是一石二鸟。

一个是为了出气,当初他还是皇子的时候没少受这些人的气,见在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二就是筹集军饷了。

这几个的罪名不是编的,没少干黑心事,攒的钱也很多,加上他们的罪证据确凿,老百姓们看到他们这个下场只有拍手叫好的。

皇帝的声誉还更上了一层。

只是某些大臣心里发虚。

也不知道圣上私底下查了多久,这才以雷霆之势,把安定侯府一脉连根拔起。

他们抄家的金银当场清点,其他的一些古董家具、田庄等等就会由户部组织卖出。

都城附近的田庄那都是抢手的,一放出来就被抢了个精光。

苏荞初这次也在其中参了一脚,那些大片的上好的良田她是不用想了,但她的目标本来也不是那些。

她想要一个近一点的庄子,要有山有水,她想要养殖。

这种庄子还是比较容易的,

知道她这段时间在皇帝面前比较的脸,她去问的时候户部的官员特意给她留了一个。

地方不大,不到三百亩,

大部分是矮山,另外还有池塘,其他的是一些旱地。

苏荞初拿下来之后去那边看了一下,挺满意,之后就写了计划书,让人按照她说的来做。

她要做的是实验集体养鸡养猪,另外就是养鱼,除了做实验以外,也能给苏府提供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