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原配在朝堂(第3/3页)

普通老百姓很少有舍得的。

这个女学对学生没有身份的要求,不管是士农工商,只要出得起钱,又疼爱女儿,愿意让她多学一些东西的都能送去。

自然的,这个消息一传出去,来报名最多的就是商户之女。

他们有钱。

这个是知府夫人做院长,而且还有其他官宦人家的女儿也在这学院里面学习,要是能够在这里面攀上关系,对他们以后有大大的好处。

他们平时为了一个靠山,为了能够安安稳稳做生意,付出了不知多少,还有可能吃暗亏。

现在只是把家里的女儿送过去,不仅可以学到东西,还能顺理成章的接触到这些之前根本没有交集的人物。

要是跟哪位官宦人家的女儿成了手帕交,等以后她嫁人了,很大可能也是官宦人家,这是一条长远的路。

商人没有几个不精明的,这笔账,谁都会算。

甄婉婉控制了一下商户人家的比例,择优录取。

她不排斥招收商户人家的女孩,出身不能由自己决定,出身也并不能代表一切。

不然小姑子现在这样怎么解释?如果她安分守己,就不会有现如今的他们。

或许苏家都不存在了。

所以商人之女,没问题,只是数量不能太多,不然比较保守的官宦人家就不允许自己的女儿来了。

士农工商,虽然有钱的商户人家生活水平并不差,但是在整个社会层面上来说,他们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有着这样那样的限制。

任是再有钱也无法跨越这鸿沟,没有人抓是好的,但要是有人想要抓的话,满头的小辫子到处都是。

在第一次月考出成绩的时候,苏荞初和苏良初在一个学堂里,看着夫子给分数最高的学生颁发奖品。

夫子含笑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生红着眼眶,珍而重之的把书抱在怀里。

身上带着补丁的衣服随风飘荡,其他学生眼里有着羡慕和向往,满满都是对书籍的渴望。

苏良初慢慢的顺了顺自己的胡子:“主子,这是在撒下星星之火,我已经开始期待他们一年后的样子了。”

他在心里默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是读书人的崇高理想,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这句话所鼓舞。

主子这个学堂给这些本来应该在土地里挣扎的孩童们提供了另一条更宽广、更顺畅的道路。

这些人绝大部分都会在一年后离开学堂,利用在这一年里学到的知识谋职,只有剩下一小部分有天赋,又有毅力和成绩的人,可以继续求学。

只要他们成绩好,就会有奖学金,支撑他们继续学下去。

哪怕能够得到功名的是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基数在这里,也不会是一个小数。

至于说主子被调走,影响不大。

为了他的政绩,他也不会贸贸然关了这个学堂的。

长此以往,何愁文风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