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天灾巨变(第4/4页)

因为这个能量电板,宋知山忙的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苏荞初负责研究,成果出来以后,就是他的事了。

在忙碌的时候,她打来电话,说让自己过去一趟,他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她那边的事,无论大事小事,都在优先级。

苏荞初让宋知山去搜集一些材料,“建空中之城要用到。”

看着这张清单,宋知山的手微微颤抖:“空中之城?成功了?”

苏荞初:“还没有,但应该不久了。”

宋知山打包票:“我立刻让人去收集!”

有些之前并不是多被重视的材料,但是一说到能用来建造空中之城,重要性立刻往上提。

这是未来许多人生活的根基。

如果说材料的数量跟空中之城的大小规模以及能够承载的重量有关系的话,那么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正在忙碌的收集中,他收到了苏荞初询问:“你觉得我们现在做一个小城市看看成果怎么样?”

宋知山斩钉截铁:“您说,我去做!”

苏荞初满意的点头:“地址交给你选,不要离这里太远,地势需要比较平坦,地势高低没那么重要,板块需要没那么容易动荡发生地震。”

建造一个这样的城市需要多久?

抽调各种力量去,快到不可思议。

两天时间,就把地址确定,相关的材料基本准备妥当,人员也紧急抽调了出来。

能不能建在空中之城,对上面的人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是真的可以成功,很多人就不用千里迢迢搬迁了。

目离市的情况,照现在的情况推测,下一年就要全体搬迁。

目离市要搬迁了,其他海拔差不多的地方也要搬迁。

之前是十多亿人分散在九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地方,但是现在呢,生活面积减少了四分之三,人类的生活空间一再压缩,加上还有必备的种植区域、养殖区域、工厂等等。

搬迁到了高原,很多人生活在鸽子笼一般的空间里,生活的很压抑。

如果空中之城建造成功,那么有些地方就不用搬了。

因为这是试验,并没有对外公布在做什么。

但是,那里召集了许多各行各业的人,时不时的还能看到拿着仪器在测算数据的白大褂,引起了漫天猜测。

苏涛陈巧兰被许多人询问,统一回答:“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他们很无奈,为什么大家都会认为他们知道呢?

虽然他们是有猜测,因为他和老伴说起水位,然后说到时候搬去哪里,这里的基业全都要葬送,然后女儿说,也不一定会搬。

但女儿没有明说,他们也不知道不搬代表着什么啊。

工地被围了起来,大家禁止进入,看不清楚里面是什么。

大家讨论了几天,没有结果,热度逐渐消失的时候,一张照片直接让热度从目离市火到了全国,甚至全球。

就算闲杂人等进不去工地,但是他们只要用高倍镜摄像机,或者是性能好的手机就能拍到,在离地二十米,大约7层楼高的地方,一块巨大的、大约有一个操场大小的黑色扁平圆饼悬浮在空中!

照片里,在这漫天白色雪花中,这块黑色是如此的突兀与明显。

大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是什么?!

居然能在空中悬浮?!

难道真的是空中之城吗?!

看到这个热搜的田棠欣:“……”

现在画风是对了,但是……看了看这个挤了五口人,但是面积只有不到二十平的地方,她是不是会为拒绝去目离市投奔老同学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