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求亲(第3/4页)

不过燕南越说的也有道理。他说不管你有多少银子,我注意观察过,你自己的花用并不多,所以我养得起你。

既然他这么认真,武梁就认真问他,昨儿大伙儿的争执你听到了吧,如今你身份高贵,我高攀不起呢。

将来青云直上指日可待,身份越发燕泥之别了呀。

燕南越笑,他说他才不信她真觉得是在高攀,是他在高攀才对。

并且说她向来自有主张,别说女子村妇所言,就是男儿家说话不在道理上,她应该也是不会听的吧。

至于他娘,别看那里和红茶绿她们争执不休,不过是为着维护他的面子罢了。回去后兴奋得一宿没睡着,一早就问他要不要去请个媒人,备上彩礼……

武梁问他那程侯爷呢?他小小举人,不怕得罪吗?得罪了程侯爷,考进士,考什么都不好使吧。

燕南越悄声给她说,程侯爷也要讲理吧,只要他们自己愿意,他也不能强抢民女吧。并且,他这些年,也结交了不少人,比如他的同年们,比如xx驸马……

驸马们最好使,他们一句话可以通天,并且他们不得入仕嘛,所以都闲得蛋痛……

既然不在乎身份地位,又胆子够大,还这么认真,武梁表示她也会认真考虑一下,不过镯子什么的就不方便收了。

虽然很少有,但是的确有那么偶尔,武梁是想过安家这回事儿的。她虽有地方落脚,但都是生意场合的后院什么的,永远想到的是生意,是奔走,而不是过日子。

从胶东湾撤离的时候,她就曾有那么一刻的茫然。要往哪儿走呢?似乎很多地方可去,也似乎没有地方可去。

回京除了看程熙这个理由外,她回京来做什么呢?大约成兮她是住惯了的,好像当成家了一样,习惯跑回来这里,但这里毕竟不是家。

可是如果只是买个宅子的话,大约又会嫌冷清和不方便,似乎还不如住在成兮热闹些。

想来想去,她其实是想找个男人了?

从前邓隐宸对她说,想造个猴子的时候,她其实就有认真想过。

她如果一直在京城里混,再成亲啥的似乎并不现实。且不说会不会被某个男人找荐,就算男人肯放过,她能找个啥样的呢?

家里稍微有点儿钱权的,都娇妻美妾一群的养着。一穷二白的汉子,常常又因为穷困局限了见识和能力,并且谁能把得准他以后日子平顺了,生活富贵了,不左拥右抱了?

所以武梁觉得,收养个孩子相依相伴,真的是可以考虑的。

程熙虽然和她亲近,但她既打定主意不入程府,程熙和她的关系从来就不会是相依为命。

姜十一已大,供养他是没问题,但他已然有自己的想法和思想,行事的习惯套路等,隐隐有种养不养得家的担忧。

她就想自己养成,从小跟着她,思想受她影响,行事跟她接轨,富贵贫穷生老病死都脱不开关系,真正的相依相伴。

问题不过只在于,她是外面捡一个,还是自己生一个的问题。

——如今有个正正经经的男人送上门来,武梁会认真地多想一想,实在很正常。

不正常的是程向腾,想必他很快得了消息吧,竟然完全按兵不动,没有嘲讽阻拦,搞个破坏什么的。

既然这样,那就真的认真考虑考虑。

然后没过几天,程向腾和一位中等身材,相貌富贵,气质堂皇的人一起来了店里。

正是那位从前耳闻过的裕亲王大人。要去江南给陶家证婚嘛,吓得她在心里很骂了几句。

是个有闲的。

程向腾让人去叫武梁过来叙话。这一次,武梁半分没敢别扭,乖乖的来了。

亲王啊,乖乖呀,皇家的活人她见过的不多,哪个是好惹的吗,动不动就要小民的命啊。

老老实实伺侯去。

结果有惊无险,那位亲王大人根本没有为难她的意思,甚至也不会让她伺侯,人家带着小太监呢。

武梁见了,立马想起来人家吃个食是要先用银针试毒啥的,才用不上她呢。她也不敢靠近,远远施了礼就垂头站着了。

心里默默的想,管他什么亲王,这是老娘的店,老娘不爽了,仍然可是往盘里吐口口水再送上来,不信你的银针能试出来。

那裕亲王见武梁勾着头,还叫她“抬起头来”,然后仔细端详了一遍,象打量个什么物件似的。

这位裕亲王看起来四五十岁了吧,虽然眼光那么高高在在,但打量人是那种肆无忌讳,“我可以看你你不能看我”之类的天然傲什么的,真是让人十分的不自在。

武梁抬着个脸任人打量,眼光都不知道该往哪儿看,会不会看的地方不对了会被抠眼珠啊。反正上次和陶家的事儿没成,这位裕亲王对她大概没什么好印象,她可不敢指望人家对她很亲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