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3页)

经理虽然陷入中年掉发危机,笑得却还是像个弥勒佛,见着殷妙客客气气地说:“殷老师,今天晚上要辛苦你了,这里的音响设备我们都检查过的,你就放心吧。”

殷妙也客客气气地点头,顺手拿起讲台上的便携话筒,按下电源。

电量指示灯上下滑动了几下,最终停在两格处。

满格六格。

经理依旧挂着笑容,丝毫没有被打脸的自觉:“哎,你看看这,我马上叫人来换电池。”

他意有所指地说:“殷老师做事真仔细啊。”

殷妙含笑:“职业习惯。”

等经理走远后,殷妙才回头嘱咐:“一会你们去买盒五号电池。”

米娅不解:“妙姐,刚刚经理不是说他们会重新准备吗?”

殷妙摸摸她的脑袋:“你觉得他可信,万一人家贵人事多,转头就忘了呢?人很容易被自己的感觉经验欺骗,与其这么轻易相信别人,不如先抱着怀疑的心态,提前多做点准备。”

话音刚落,她轻不可查地皱了皱眉头。

刚刚她说的是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学说——哲学理论。

米娅和钱飞结伴去附近便利店买东西。

路上她捏着自己的兔兔笔,低头默默无言。

钱飞看不下去轻声安慰:“小米啊,别气馁哦,老大工作的时候是严肃了点,但平时对我们还是相当温柔的,大家都是这么过来……”

他还没说完,米娅猛地抬头:“老大太太太飒了!我宣布,她就是我的偶像!”

钱飞:“……”白操心了。

*

下午六点,晚宴正式开始。

热场节目是富有华国特色的红色大鼓和刚柔并济的古典舞。

表演结束后,殷妙和商务署的发言人一前一后上台。

她停在舞台边缘,把灯光和掌声留给发言人,尽职地扮演好自己口译员的角色。

殷妙说中文的时候,咬字清晰,语调舒缓,动听地像在念一首

诗。

切换成德语,发音遣词完美流畅,闭上眼睛就是ZDF的新闻播报现场。

米娅在台下直冒星星眼,不知不觉换了称呼:“老大太帅了,连笔记都不用做。”

“这种晚宴性质的活根本没挑战性,”钱飞得意地比了个五的手势,“五分钟之内的讲话,老大不需要笔,用脑子就能记住,这叫什么知道么?这就叫实力碾压!”

他抬头挺胸,骄傲地仿佛在为自己打call。

开场白之后,华德双方的重量级嘉宾依次发言。

一位耄耋老人缓缓走上台,他是华国前驻德大使,经常出现在外语系教科书上的风云人物。

发言人介绍了他的头衔,长长的一串。

大使阁下是今天才定下出席的嘉宾,殷妙之前翻阅过他的资料,中文的。

此刻她不敢大意,聚精会神地倾听,大脑和嘴巴同时运转,流利地翻完那一长串华丽的头衔。

老人接过话筒:“在我发言之前,我想先感谢今晚的翻译。”

殷妙诧异地抬眸。

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面带赞许:“我去过很多地方讲话,偶尔会有人把我的title搞错,因为工作岗位的特殊性,我又是个较真的老头,所以总是替人家纠正,幸好今天不用做这样讨人嫌的事。”

台下的华国观众善意地笑了起来。

殷妙翻译完后,剩下的德国观众也笑了起来。

晚宴进程过半的时候,中场穿插了传统的舞狮表演。

光影交错间,宴会厅的大门半开,某个身影被众星捧月般簇拥着进来。

殷妙在休息的间隙以水充饥,支着下巴往大门方向漫不经心地望了一眼。

她有点轻微的散光,没看清楚来人的样貌。

不过看个子,倒是很高。

终于挨到所有讲话结束,众人端起酒杯开始串场交际,宴会厅里进入社交节奏。

殷妙饿了一晚上肚子,这会没她事了,溜回座位指望着能垫巴一口。

米娅给她盛了一小盅热汤和炒饭,眼巴巴地叮嘱她多吃点。

她刚坐下喝了口汤,背后传来熟悉的调侃声:“奥~妙,我亲爱的姑娘~”

听见这声音,殷妙头都没回,没好气地用德语回道:“奥~斯卡,请让我吃完这口饭。”

奥斯卡(Oskar)是她的朋友,

也是德方负责本场晚宴的组织人。

这次也是搭了他的关系网,殷妙才接下这个活。

奥斯卡在她背后轻咳一声:“妙,我带来位朋友,他觉得你今晚的翻译很好,所以想认识你。”

新客户?那还吃什么饭,大米饭哪有金主爸爸香甜?

殷妙一听,立刻拿起纸巾擦了擦嘴,端起一边的香槟酒杯,姿态楚楚地站了起来。

回过头的时候,脸上已经挂好了完美的社交笑容。

下一秒,笑容僵住。

奥斯卡身边的男人,对她而言既熟悉又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