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老辈儿里的情。)(第3/4页)

皇帝没有应她,闲闲调开了视线。

她伸出一根手指,捅了捅他,“您不理我,我可要在太后身上打主意了。”

皇帝说:“朕不知道,知道也不告诉你。太后那头不许去问,别惹得太后生气,对你自己没益处。”

她生气了,河豚一样鼓起了腮帮子,霍地站起身蹲了一安,“奴才告退。”说完转身就朝外去了。

本以为皇帝会出言挽留她的,结果并没有,身后静悄悄的,只有檐下灯笼摇曳,发出吱扭的轻响。

好在含珍一直在院子里等着她,见她出门便迎上前,细声说:“住处都安排妥当了,太后老佛爷住月色江声,主儿们随万岁爷而居,全在如意洲附近。咱们分派在东边‘一片云’,奴才过去瞧过了,好雅致的小院儿,独门独户的,离万岁爷也近,从跨院穿过去就到了。”

颐行随口应了声,还在为没有撬开皇帝的嘴感到沮丧。

含珍细分辨她神色,问:“主儿这是怎么了?瞧着怎么不高兴?”

颐行懒散迈动着步子,有些气闷地说:“我想去瞧瞧前皇后,皇上不答应。我想着,要是没上承德来也就罢了,既然来了,好歹要去见一见。知愿这是被废了,不是出宫上这儿过好日子来了,怎么能叫我不悬心。可皇上不懂我,我这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我们家老太太。当初后海的府邸被抄了,哥哥被罚到乌苏里江,老太太都没那么伤心,只说自己造的孽,自己该承担。可就是知愿被废,老太太哭得什么似的,心疼孩子受了牵连,一辈子就这么毁了。”

含珍搀着她慢慢过跨院,听她这么说,也跟着叹息,“毕竟是一家子,那么亲近的人出了变故,操心是应当的。不过主子也别急在一时,前脚才到行宫,万岁爷还违和着,您就向他打听前头皇后的事儿,他自然不受用。且再等两天,等一应都安顿妥当了,您再轻轻和万岁爷商议。今儿不成有明儿,明儿不成还有后儿,横竖要在热河逗留两三个月,就算最后万岁爷不松口,咱们凭自己打听,也能打听着先头娘娘的下落。”

颐行听她这么说,转过弯来,“是我太急进了,打铁爱趁热,倒弄得皇上不高兴。你说得对,御前打听不着,还能自己想法子。到底她是前皇后,这么大的人物给送到外八庙来,不可能瞒着所有人,明儿让荣葆出去查访查访,总会有消息的。”

毕竟路上连着走了十天,所有人都累坏了,当晚连进吃的都是潦潦打发。颐行没闲心观赏这一片云的景致了,吃过晚膳便紧闭门窗,一觉睡到了大天亮。

出门在外,规矩虽要守,却也并不像宫里那么严苛。皇上乏累了,皇太后也乏累,请安便推迟了一个时辰,将到巳时才过太后居住的月色江声。

皇太后见了颐行,头一件事就问昨儿夜里睡得好不好。颐行神清气爽,笑着说:“很好,谢太后垂询。这园子不愧是避暑胜地,山里头过夏,真是暑气全消……”然而说着,却发现太后面色有些萎靡,忙殷切地问,“您呢?奴才怎么瞧着没歇好似的?”

太后摇了摇头,“想是换了地方,睡不惯吧,昨儿后半夜不知怎么的,老听见有人哭……”说罢闭上眼,抚了抚额道,“是这程子赶路太累了,人也糊涂起来。这话我只和你说,别同旁人提起,倒弄得众人神神叨叨的,不好。”

颐行说是,忖了忖道:“行宫里长久没人居住,且山野间风大,吹过檐角瓦楞,动静像狐哨,让您听成哭声了。您住在这里,清净虽清净,就是离万岁爷远了点儿。奴才斗胆谏言,何不住到乐寿堂去,地方开阔,人多也热闹,您瞧呢?”

太后转过头,打量这庭院内外,眼神里透出无限的眷恋来,“早年间我随先帝爷来承德避暑,那会儿还是个小小的贵人,没有资格随居左右,就被安排在了月色江声。有时候缘分这东西,真叫人说不准,先帝曾翻过我的牌子,可是连我长得什么模样都没记住,后来机缘巧合下相遇,才对我二见钟情……”

太后追忆往昔,说起和先帝的感情来,脸上还残存着少女的羞赧。

颐行最爱听这个,像自己家里额涅和阿玛的过往,她也打听得清清楚楚。老辈儿里的情,总有种陈年深浓的味道,历时越久,越是醇厚。谁没有年轻过啊,那种心事藏在记忆里,故去的人虽然走远了,但偶尔想起,仍旧有震动心魄的力量。

她仰着脸说:“那多好,横竖已经是一家子了,没有那些艰难险阻。”

太后说是啊,“我也没想到自己有这样的福气,原以为进了宫,就这么糊里糊涂过一辈子了呢。”见颐行坐在小杌子上,偎在她身旁,那模样像嫁到外埠去的固伦昭庄公主。太后含笑捋了捋她的鬓发,复又娓娓道,“人在世上,总能遇见那么一个实心待你的人,也许这人是贩夫走卒,也许这人是天潢贵胄,端看你的运气。咱们宇文家的爷们儿有一桩好处,最是长情,这样的心境对后宫的其他女人来说,未尝不是一种残酷,可怎么办呢,先帝爷说过,我只有一颗心,不能分成八瓣,一辈子只能对一个人好,这话我爱听。后来先帝爷干脆不住如意洲了,夜里自己夹着一条小被子,来敲我的门,我永远记得他站在我门外的样子,蓬头鬼似的,一只裤管卷着,一只裤管放着,别提多逗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