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吃金蛋 沈家逆徒们的进阶之路!(第3/6页)

“这些东西对于年轻的孩子来说,应该都是有别样吸引力和气氛的内容,一定比在劲松画他们日日见天天遇的景和人更能激发他们的情绪。”

沈佳儒点了点头,绝对陌生和特殊的环境,往往能刺激画手的情绪。

方少珺他们应该都没在上海画过写生,倒的确可以去试试。

“而且,当今国人都希望像美国电影里的外国人那样过富裕生活。

“如果我们用油画展现出这种富裕的西式生活,把投射了这种生活的城市上海画出来,这样的画,是否能在国内市场上更有价值?

“比如一些暴发户,他们是不是会喜欢油画表现的上海生活剪影?把这样的画摆在家里,时不时特别有面子?”

华婕挑起眉,望着老师的一双猫眼,亮晶晶的。

后世人对于以上海、西方国家为主体的画和照片应该早就免疫了。

可千禧年大部分都活的比较朴实的国人,家里能摆一张东方明珠的照片,放两瓶洋酒,那都是很值得炫耀的啊。

这个年代画上海,是否能像印象派那些大佬画家们,赶在蒸汽机刚发明出来的时候,纷纷跑去画蒸汽机火车头一样受欢迎?

“当年印象派大师笔下的酒场、有钱人的聚会、上流阶级才能见到的芭蕾舞女郎,都是被那个年代有钱人争相抢购的画作。”

华婕说罢,眨巴了下眼睛。

沈佳儒点头应是:

“油画是一种艺术,也体现一类人对某种生活的向往……的确如此。”

“对呀,老师!

“而当下最受追捧的油画,如果正好能体现这种令人向往生活的剪影,是不是选题上就成功契合了,会收藏艺术品的人群的某种心理,可以达到一定的营销效果呢?”

华婕说到兴处,啪一声拍了下巴掌。

当画家用笔描绘出上海令人向往的某个画面,一定能引发观画者的向往之心。

而观者这种向往的情绪一旦产生,可很难分得清到底是对画中人物代表的生活的向往,还是对这幅画的向往。

沈佳儒望着神采奕奕的小女孩,眼神里的慈爱冒泡到几乎要流淌出来。

这个小东西,怎么就能这么聪明呢?

华婕越说越觉得有道理:

“钱冲是个愤世嫉俗的小孩儿,等到了上海,我就不断给他讲资本世界的残酷,在光鲜亮丽、霓虹闪烁的大城市之下,有多少贫穷与压榨,多少不公与悲苦。

“带他看最奢华的消费场,再带他看最底层人民的血和泪。

“然后让他画!”

她就不信他画不出具有冲击性的东西,除非这个中二少年没有心。

“……”沈佳儒跟少女对视,两人会心一笑。

这一席话,可以说是把仨学生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沈大师回想了下自己曾经去上海时见到的一切,不得不说,中国真的很大,每个城市的气质都不同,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美。

上海像个优雅的女郎,街头巷尾遭遇的小景都透着浪漫和温婉,繁华物质,有经济大发展带来的快节奏,也有本地文化固执之下的和缓,处处都透着历史洗礼后不一样的味道。

他执笔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了‘上海’两个字。

华婕抿了抿唇,又指着老师本子上记录的关于每个人的特长的部分。

搓了搓自己的鼻尖,一边思考一边道:

“钱冲的情绪风格其实非常的现代,跟古典油画的气质截然不同。

“我在想,或许可以通过油画刀的使用,以及笔触高低起伏角度差异,更厚重的颜料厚涂,来增加画面的表现力。

“像大多数油画的画面都是细腻的,颜料的厚度都是一致的。

“如果钱冲在通过暗部表达沉闷压抑情绪的时候,一大块暗色颜料厚厚的抹上,用这种突出纸面的超厚颜料和特殊的笔触来宣泄,是不是会很不一样?”

后世这种不心疼颜料的厚涂其实很多,许多画画的都称之为‘涂墙’,或者是在油画纸上搞工程。

但其实是达成非常不一样的效果的,钱冲未必要这样去画,但或许可以借助这样的笔触,让他画面的表达更丰富,冲击性刺激性也更强。

沈佳儒微微皱眉,听着华婕的话,越来越有情绪,于是道:

“你是说像梵高、蒙克那样,在画法,笔触上强化自己的风格,把情绪的宣泄做的更扭曲,更抽象,也更激烈?”

“对,可以比梵高蒙克更大胆,笔触上更夸张。

“钱冲现在可能还不适合直接往扭曲、旋涡之类的画法上走,因为那是别人的东西。”

华婕道。

“嗯,笔触上有了新思路,到底是在纸张上画旋涡,还是在纸张上点涂、线涂……

“这个就可以根据钱冲自己的表达去处理了,他画着画着,风格应该会自然而然的生成。”沈佳儒拍了下巴掌,走到客厅放着油画画材的地方,随手抽出一支笔,卷了一大块儿颜料,厚厚涂画在木板上,仿佛在油画板上砌山丘,不一会儿便堆叠出3d立体效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