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草原上的小野马 国美协会全包了!……(第2/3页)

两人又寒暄半晌,才挂了电话。

裘远握着话题,轻轻叹气。

后生可畏啊,后生可畏!

出了画室,裘远将事情推进分享给代超,然后给沈佳儒老师打了电话,沟通过出国人数后,开始寻找能陪同出国的2名法语翻译等事。

直到国美协会的一行人来到劲松市,准备跟沈佳儒老师以及华婕等人,一起商量下出行事宜、画展事宜和签证等事宜时,才发现——

华婕压根儿就不在劲松,也并非受沈老师的安排去写生。

高考结束起,她就跑出去流浪了,关机隔绝一切繁杂,至今未归。

而且短暂的开机一下,跟爸妈和沈老师电话报平安后,就又关机了。

现在处于还联系不上,也不知道啥时候回来的状态下。

于是,国美协会一行人,干巴巴坐在沈佳儒家里,跟沈老师规划起法国之行。

然后,在裘远偶然询问要一起出行法国的沈老师的儿子沈墨在哪里时,才明白过来。

哦,华婕消失无踪,原来是被沈老师的宝贝大儿子给拐跑了呀……

啧啧!

……

……

自从借住进满都拉图的蒙古包,华婕和沈墨的流浪生活,就变成了寄住生活。

华婕跟12岁的其其格成了好朋友,被这个英气勃勃的小姑娘带着学会了骑马,也学会了在草原上胡喊、狂奔,甚至是倒在草地上打滚。

不画画时,她跟其其格还有满都拉图的老婆一起将晒干的牛粪码成堆,卷大草堆,晾晒草料。

她还学会了烧艾草驱虫,学会了赶羊喊狗,唱一两句腔调奇怪的蒙古族歌曲。

每当她唱敖包相会时,其其格总会用蒙古族语与她相合,两个人都唱的一般,嗓门却都不小。

喊啊喊啊,唱啊唱啊,华婕觉得自己仿佛都变得更爽朗,胸襟也更开阔了。

沈墨报了北大哲学系,一闲着就在阴凉地里看他带来的哲学书和一些文学著作。

一起在草原上晒太阳的时候,沈墨给华婕和其其格讲了犬儒主义哲学家第欧根尼的故事:

“第欧根尼住在一个木桶里,他拥有的所有财产只有这个木桶、一件斗篷、一支棍子、一个面包袋。

“亚历山大大帝访问他需要什么,并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

“第欧根尼回答说:我希望你闪到一边去,不要遮住我的阳光。

“亚历山大大帝后来感叹: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其其格还只是个草原上无忧无虑瞎跑的孩子,她什么都没有,却拥有生活在这一片大草原上的欢快和自由。

听了这个故事,她说:

“亚历山大大帝也应该感慨,他若不是亚历山大,他愿是孟根其其格。

“因为我也可以每天晒太阳。”

其其格的全名是孟根其其格,意为草原上银白色的花朵。

当华婕又画过拉马头琴的蒙古族老人;

画过赤膊的、虎背熊腰无比健壮的蒙古族壮汉;

画过头戴漂亮的、眉尾鬓边有几条长长银饰流苏的蒙古族发饰,身穿华丽丽蒙古族长裙的成熟蒙古族女性;

画过跪在高草丛中的刚出生的羊羔;

画过熬鹰现场……

最后仅剩一张水彩画纸时,华婕望着纸张许久,然后决定,将这珍贵的一张2开水彩纸,用在其其格身上。

她打开折叠画板,将水彩纸仔仔细细裱好。

当其其格在马场里骑着她的小马驹欢笑着绕场疾驰时,华婕下笔了。

十几岁的小女孩儿,正处在长身体的尴尬期,大概是女人一生中最不好看的时期。

可其其格眉眼飞扬,那张略显野性的圆脸上永远洋溢着开朗的笑,每当她扬起马鞭时,在少女细瘦却并不孱弱的身体上,甚至会散发出一丝阳刚之气。

健美,自信,而又质朴。

她总是不厌其烦的,驾驭着她的小马,一圈儿一圈儿的奔跑。

每当她呼喊华婕时,都会高高举起右臂,俯看过来,昂扬中散发着刚柔并济的美。

华婕总会忍不住停笔,只怔怔望着对方,眼中蒙着欣赏美的怔忡。

这才是真正的高级美啊,明明是柔和的少女,却自然而生少年才有的刚健。

这些有点矛盾的元素,那样自然的糅在其其格身体里,令创作者着迷。

华婕运笔很快,她要在瞬息间,捕捉其其格的神采。

她总是盯着其其格看一会儿,然后如飞落笔,在描绘其其格穿着的朴素的蒙古族日常服饰时,在勾勒其其格夹腿呼喝忽然提速的动作时,在画出其其格英气勃勃的长眉时……

将少女天然雕饰的自然真实之美,化成冲击人心的力量,融进线条里,染到色彩中。

当其其格终于骑累了,才翻身矫捷的跃下马。

学着哥哥老练的动作拍拍小马驹的屁股,然后连跑带颠儿的冲向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