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第2/4页)

事后,你还虚伪的给了我二两银子,说你同情我的遭遇,为此,成全了你冯大善人的美名。我呸,你分明这是心虚。你想用二两银子来买我丈夫的命,你休想。我拿下了二两银子,就当没有这件事,是因为我婆婆看病要银子,我没了男人,一家子生活要银子,而我们一家子还不能死,我们要活着,活着总有希望伸冤的一天。

你这畜生,你没有想到我们能等到这一天吧,现在大将军来了,钦差大臣也要来了,你就等着恶报的到来吧。”

冯大夫真是后悔没有把这两个妇人解决了,当时没想过斩草除根,是因为这件事被全县城的老百姓关注着,如果把这家人解决了,难免会引来闲言闲语。再说了,他的形象是大善人,而且,他也不怕这两个妇人。什么证据都已经被收走了,那些药渣显眼已经处理了,所以他很放心。

却不料,今天出现了一个什么将军,县太爷被抓了,这两个妇人出来捣乱了。可就是再后悔,也没有用了。他只能像个泼妇一样和她们争辩:“我当时好心给你们银子,同情你们的遭遇,没有想到你们这么不知恩。早知道如此,我就不给你们银子了,应该告你们诬告。”

妇人:“你就是做贼心虚。”

冯大夫:“你胡说八道。”

妇人:“你这畜生,等钦差大臣来了,就要你为我丈夫偿命。”

冯大夫:“等钦差大臣来了,我看是你这个刁妇会先被抓起来。”

妇人:“……”

冯大夫:“……”

秦放看着他们对骂,看的他脑瓜子都疼了。他仿佛想起了小时候,村子里的妇人吵架,就是这个场景。

秦放蹙着眉头对吕校尉道:“把冯大夫带走,暂时把冯家医馆封了,所有跟这件事有关的人都被严加看守,一切等杜大人来了再定论。”

吕校尉:“是。”随后,他拎着冯大夫离开了。

老百姓们还聚在一起纷纷讨论,有些偷偷的打量秦放。

秦放对着他们道:“大家也别堵在这里了,再过几天钦差大臣要来了,你们当中谁有什么冤屈的,也回家理一理,到时候一并告诉钦差大臣。再者,你们当中有被五里坡盗匪抢了钱财的,也理一理,待钦差大臣到了之后,会适当的补偿你们。

不仅你们,大家还要相互告知那些被抢了钱财的老百姓。同时,我希望你们记住,这是朝廷的恩赐,是皇上的恩赐,大家要谨记朝廷的好,谨记皇上的好。”

“谢谢将军。”

“将军,我们知道了。”

“谢朝廷记得我们,谢皇上记得我们。”

大家高兴极了,这些人中,被五里坡盗匪抢了东西的不在少数,有些人或多或少都被抢过,现在朝廷能补偿他们一些,哪怕再少,他们也高兴。本来就不指望的东西能够回来,这是意外之喜,谁不高兴?

环水县老百姓的生活在钦差大臣到来之前,肯定是有波动的。因为秦放说过,老百姓被盗匪抢劫的东西,朝廷会适当的做出补偿,所以环水县的老百姓每天都在等钦差大臣的到来。

同时,关于三千的投诚蛮子,秦放分成了两匹,一批身体健康的人先行,由吕校尉带着一百名士兵,加上一百五十名的蛮子士兵带队。随行的还有杨海燕和昆狮等私卫。

秦放和杨校尉等人后行,一边要照顾生病的人,更重要的是,要等钦差大臣的到来。不过好在李大夫和留了下来照顾生病的人,所以这些人的事情还是比较稳的。

最麻烦的是盗匪窝里救出的那些女子,她们个个都不想回家,因为回家也是丢脸。而且,有的姑娘还是被亲生的爹娘送给盗匪的。盗匪肆意横行,有些薄凉的爹娘为了自保,就送出了亲生的女儿,也就是他们眼中的赔钱货。

杨海燕这次先行,带走了两万两银子,一万五千两是三成的军饷,另外五千两是皇上给秦放的奖励。估计皇上也不知道盗匪窝有这么多的银子,不然给出一成的奖励,他也肉疼,毕竟现在朝廷正是用钱之际。

所以说,还是秦放聪明,模糊了赃款的数量。

三天后,钦差大臣终于到了。

杜科人到中年,可所为见识渊博,又高官厚禄,什么场景没有见过?第一次碰到这种仗势。钦差卫队到了环水县的城门口,一眼看去,几乎是满城的百姓跪下迎接他。

说起来,这种感觉怎么形容呢?一向严谨,在官场上、早朝时都严词厉色的他,有些飘飘然,像是踩在云端似的。而脚下,是这些老百姓。

“大人?”钦差卫队的队长看向杜科,对方也有点闷。这如果老百姓拦截,他们也能闯过去,但眼下的情况时,老百姓在跪下热烈的迎接大人啊,仿佛大人是地方父母官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