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第2/4页)

他叱骂道:“敏妃薨逝未满百日你便剃头,还有为人晚辈的孝悌吗?”

这话刺耳,三阿哥面红耳赤地低下头,佛拉娜攥紧了手中的帕子,有心说两句软和话,却被康熙怒极的样子吓退。

这场面上,她若是开口劝了,只怕不是往怒气上浇凉水,是往火上浇油。

她对康熙太了解了,也太清楚,康熙此时的怒火,未必全是因三阿哥在敏妃百日内剃头,也有今日太子和大阿哥起争端,兄弟相争的缘故在里头。

但康熙不好给太子没脸,正好犯了错的三阿哥便成了顺理成章的出气筒了。

思及此处,佛拉娜暗瞪了三阿哥一眼,心中对惶恐不安地跪在三阿哥身边的三福晋也生出火气。

不能规劝爷们行为,在后院里还能做什么?

佛拉娜一时恼极了,众妃落在三阿哥身上的目光又叫她有些羞,两相交加,脸也红了。

三阿哥低头听骂,没敢反驳半句,康熙的怒火却没有被平去半分,只要一想起方才大阿哥与太子针锋相对,甚至是在庶母灵前也急得面红耳赤的样子,他便是满心的火气。

最终的处理结果便是三阿哥被削去郡王爵,贬为贝勒,佛拉娜当场便身形微僵,但因有好事之人将目光聚集在她身上,她还要微微扬起下颔,端起优雅从容的模样,仿佛被贬爵的不是她儿子一般。

娜仁颇为担忧地看了看她,见她如此,心中哪里还有不明白的?

佛拉娜不说要强,可在宫中这些年一直处于尊位,也是要脸的人,岂能叫其余嫔妃看了笑话?

娜仁当即开口,“好了,祭奠也祭奠过了,还挤在这里,平白扰了亡者的清静,都散去吧。”

她是冲着嫔妃们说的。

康熙面色冷冷,无甚好气地看了看孩子们,轻哼一声,“进去,给敏妃上香!”又看了三阿哥一眼,声音愈冷,“去给你敏妃母赔罪!”

三阿哥呐呐称是,皇子公主们脚底抹油般地,一溜烟进了殿内。

“好了,你动一场怒气,叫佛拉娜也难堪。”见皇帝面色不好,嫔妃们也心有讪讪,娜仁摆摆手示意她们先去,大部分人便先溜了。有几个仗着往日情分想要留下与康熙说说话的,见皇帝的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也不由跟着心尖打颤。

几个高位的还算胆子大,宜妃带头想要留下,却见娜仁面色也微沉,康熙更是不知想到了什么,面如凝霜,心道不好,便很识时务地也退下了。

就住在景仁宫里的瓜尔佳氏退的最干脆,全然没有宠妃的自得与骄矜。

佛拉娜本不愿走,却也没有和康熙说话的心思,与娜仁打了几个眼色交流,便带人来到宫门外,静等着三阿哥出来。

一时庭院里的人撤空了,只留一些宫人,屏声息气地垂首静立。

康熙心情不美,便是素来最会讨他欢心的梁九功也不敢吭声,安安静静地站在他身后半步远的地方,与琼枝交流了各一个眼神,然后各自低头,眼观鼻鼻观心。

庭院里悄无声息的,殿内祭拜的也悄无声息的。

还是娜仁的一声长叹打破了寂静,她看向康熙,道:“你这又是何必呢?”

她说的不是三阿哥的事,康熙也明了,兀自怒气勃勃地道:“他们可还讲个孝悌之道,有个兄友弟恭的样子?!”

若说论事,那康熙此时之怒是因前者。但娜仁多了解他,心知肚明这句话后半句才是重点,微微上前一步,与康熙并肩,声音低低沉沉的,只康熙听到了,“这么多年了,你还没习惯吗?”

或者说,这难道不正是你一手促成的吗?

后面一句她没说出口,但康熙莫名地联想到了,登时握紧了拳头,却不得不承认,如今太子和大阿哥针锋相对的关系,他在里头有意无意地,也做了不少事情。

或者说,这一切从当年大阿哥被送出宫,养在纳兰明珠府里,便已隐隐埋下了伏笔。

但他从来不希望儿子处成仇敌,针尖对麦芒。

康熙面色难看极了,娜仁却不怕他,只轻轻握住他的手,一点点揉开他紧紧握着的拳头,轻声道:“握得这样紧作甚?便是再气,也不要伤了自己的身子,不值当。”

她轻轻拍拍康熙的背,声音缓缓的,叫人莫名联想到山中溪水潺潺,又或是春日拂过耳畔的微风,能够叫人心绪平缓下来。

康熙静默良久,沉声道:“朕省得,阿姐莫要担心了。”

话是这样说,可看他那面色,省得是省得,能不能做到就两说了。

娜仁满心的无奈,摇头轻叹两声,抬步离去了。

这件事起与三阿哥剃头,结于三阿哥被削爵,解决得干脆,后续却不少。

听闻荣妃出手亲自发落了三阿哥院里的一个妾室,又说三福晋为人手段太过和软,赐下了一个嬷嬷到阿哥所,言要整顿风气,不可再有狐媚惑上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