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第3/4页)

哪怕柔嘉不觉得四爷纳侧福晋是什么天大的喜事,但是在外人看来这确实是喜事,而十四阿哥这么做,很难说他是冲着九阿哥去的,还是冲着四爷去的。

“你也不看看四哥和老十四都是在谁跟前长大的?”九阿哥道,“就冲着老十四这德性他还想竞争?老八眼瞎而已,皇阿玛可不瞎。”

反正九阿哥是看不上十四阿哥,虽然他自己也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但是他有自知之明啊,哪里像十四阿哥,年纪不大,傲气却不小。

不过仔细想想也觉得很正常,毕竟十四阿哥出生的时候德妃都已经位列妃位了,再加上又是德妃的老来子,往上的六阿哥又早早夭折了,因此德妃可不就可着劲地宠他吗?

另外十四阿哥打小长得好,和十三阿哥一样早早地就入了康熙的眼,因此也难怪他会被养出一副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性子了。

不过没关系,早晚会有人教他做人的,而这个早晚很快的就到了。

康熙四十八年年末,已经升迁至两江总督的噶礼接连上疏弹劾江苏官员贪污受贿,侵吞公款,其中弹劾的人员当中就包括了巡抚于准、布政使宜思恭、按察使焦映汉以及继任宜思恭做布政使的陈鹏年。

于淮,宜思恭和焦映汉已经被噶礼弹劾成功,全都被罢免职务了,这三人当中确实是有人贪污受贿,但是被噶礼诬告的却也不是没有。

然而噶礼深受康熙的宠信和看重,当官多年被弹劾多次,却次次都被他成功辩解过去,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以前是被人参他,现在反倒是轮到他参别人了。

要不说噶礼艺高人胆大呢,明明自己都不干净,却敢以贪污受贿,侵吞公款这样的罪名去参别人,重点是还真的让他参成功的。

也不知道他是不是食髓知味,发现靠弹劾来排除异己的办法实在是太好使了,所以他故技重施,弹劾了陈鹏年出任布政使之后核实上报的情况不真实,存在着欺瞒的成分。

“这陈鹏年是哪里碍着噶礼的眼了?”作为已经入朝的皇子,九阿哥他们对朝中发生的事情不说了如指掌,但是至少也是有所耳闻的。

只是九阿哥就不懂这噶礼到底是犯了哪门子的疯,今年就跟参人参上瘾似的。

“这张伯行甚是器重陈鹏年,事无巨细,都倚以裁决,而噶礼向来与这张伯行不和。”四爷这么一说,九阿哥他们就明白了。

四爷又道,“陈鹏年此人我有所了解,他重视水利建设,善解水利纠纷,且为人耿直,为民伸张正义,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官。”

四爷向来是很少夸人的,但是此时他却如此大篇幅(对他来说)地夸赞陈鹏年,由此可见此人即便有什么缺点,怕也是瑕不掩瑜的。

“四哥你的意思是?”九阿哥看向四爷,然后就听到他道,“这陈鹏年覈报不实是真的,但是他一心为民也是真的,至于皇阿玛的判决如何,我们无法左右,但是最起码我们得让皇阿玛知道真相如何。”

四爷这么一说,九阿哥他们就懂了,他的意思就是就算陈鹏年做错了事,他们也得给他一个机会向康熙辩解。

当然了,除此之外让康熙知道噶礼这人在江南到底干了些什么事情也是好的。

九阿哥总觉得这最后一点才是四爷真正的目的,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毕竟他这个四哥最讨厌的就是贪腐了,而偏偏噶礼这人才能是有的,官运也很好,就是爱贪,而且他这个贪还不是贪心的心,而是贪得无厌的贪。

虽然字一样,但是程度不一样。

不过九阿哥可没意见,然而他没有意见,八爷的意见就大了。

还记得当初八爷为了清缴国库欠款而不得不接受了噶礼的贿赂这件事吗?按理来说,他是皇子,他是大臣,八爷根本不用怕他的,但是谁让他收受了他的贿赂,被噶礼抓住了把柄呢?

这陈鹏年不负他耿直的性情,四爷他们只是稍微操作了一下,让他有一个得以上京辩解的机会,他就直言不讳地将噶礼干过的“好事”都捅出来了。

噶礼早就知道陈鹏年是块硬骨头,得知他可以上京自辩的时候就想过要暗中下黑手,因为陈鹏年要是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的话,那么倒霉的人就轮到他了。

然而噶礼也很清楚,如果陈鹏年在上京途中出事的话,那么他嫌疑不小,因此噶礼左思右想之后,决定找上八爷,请他帮忙。

不得不说,噶礼这一步棋走得太错了,大错特错,因为康熙现在正在考察着十四阿哥,自然也把八爷也算进去了,因此噶礼前脚才找八爷,康熙后脚就知道了。

很多事情康熙想知道的话,基本上都可以知道的,以前不知道,不过是因为他没有去关心而已,现在察觉到噶礼人在江南,却将信送进了八爷府,当下就派人彻查噶礼和八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