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4页)

而且四爷明知道乌雅一族的情况,还依然下旨整顿内务府,这就让太后不仅不高兴,甚至对他还生出了几分不满。

果然是佟佳氏养出来的白眼狼,哪怕明明她才是他的生母,但是他却打小就和佟佳氏亲近,在佟佳氏去世之后重新回到她的身边,他也不会对她说什么软和话儿,因此太后一直觉得她这个大儿子是白生了。

但是心里面是这么想的,太后却不可能直接表露出来,当初四爷还只是皇子的时候,太后顶多是对他不亲近而已,并没有刻薄他什么,毕竟那时候还有康熙在上头看着呢。

太后很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得到“德”这个封号,再加上和其他后妃比起来,太后没有太多的底气,因此在爬上高位之后,太后一刻都不敢放松。

等四爷登基之后,太后就更加不会随意对四爷表露出自己对他的不喜和不满了,因为太后向来是一个识时务的人,虽然在两个儿子当中,她更加喜欢小儿子十四阿哥,如果可以选择的话,她也更希望继承皇位的人是十四阿哥。

但是事实已经发生了,在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太后又怎么可能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干一些愚蠢的事情?

只是太后没想到她想要当一个安分守己的太后,甚至不为自己的娘家人求什么,四爷却想要对他们赶尽杀绝。

也是,他向来觉得佟佳氏才是他亲生额娘,佟佳一族才是他的母族,又怎么可能把她和乌雅一族放在眼里?

太后在心底里冷笑一声,心底里的情绪一下子没有压抑住,就在太后脸上流露出来了。

见状,以为是冲着她们来的柏氏心里头有点慌,却又有一点为自己抱不平,她一旁的儿媳妇索绰罗氏看了,生怕自己婆婆说出什么不好听的话出来惹怒太后,便赶在她开口之前道:“娘娘,也不是我们想要进宫来打扰您,实在是事出突然,阿玛没了主意,才让我和额娘进宫来求您给出个主意的。”

虽然索绰罗氏的年纪没有柏氏的大,但是说的话却比柏氏要好听得多了,而且索绰罗氏深知他们家上下就只有公公博启最为被太后挂念,所以主动提起博启,太后有再多的气也肯定消了。

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本来太后愿意让她们进宫,就是担心博启他们在外面会跟个没头苍蝇似的,四处乱撞,所以即便太后知道了索绰罗氏的那点小心思,她也没有放在心上。

当年要不是因为他们家没有条件,他们也不可能给家里唯一的男丁博启定下了柏氏这样一位没有多少见识和家族底蕴的妻子。

因为亲眼看到柏氏的无能,所以轮到博启的儿子娶妻的时候,太后才会插手为他聘了索绰罗氏,事实证明她这位儿媳妇可比她那个婆婆要聪明太多了。

“内务府又不止我们乌雅一族的人在里面任职,你们何必如此慌乱?”太后道,“皇帝年少气盛,不知道我们上三旗的包衣为皇家做过什么样的贡献,自然会有人告诉他的,再说了,就算皇帝真的一意孤行,难不成你们认为哀家还会袖手旁观?”

太后确实不会无故去找四爷的麻烦,但是他要是想给他们找麻烦的话,太后也不会忍气吞声任由他的。

那倒也是。

听到太后这么说,柏氏和索绰罗氏顿时就松了口气,要知道他们乌雅一族现在最大的靠山就是太后无疑了,哪怕四爷和他们不亲近,但是太后怎么说也是他的生母,不管怎么样他都不可能对她不孝的。

所以只要太后愿意护着他们,那么他们乌雅一族就能够安然无恙了,因此柏氏和索绰罗氏婆媳两人出宫的时候可比她们进宫时要心安淡定很多了。

在她们离开之后,太后就派人去养心殿请四爷今晚来用膳,她身边伺候的蔡嬷嬷忍不住道:“娘娘,这舅太太和少夫人今儿才进宫,您那么快就请皇上过来是不是显得心急了一点?”

蔡嬷嬷与太后是多年的主仆关系了,因此在她面前蔡嬷嬷说话也少了几分拘谨。

“你也说了,柏氏她们今儿进宫了,其他人不用打听也知道她们进宫的目的,既然如此,那么就没有必要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太后却自有想法,“而且迟则生变,要是不提前跟皇帝打声招呼的话,说不定他就真的一视同仁了,我这个儿子有多铁面无私你又不是不知道的。”

铁面无私本来是一个褒义词,但是被太后这么说出来形容四爷,却透着一股贬义的意味。

蔡嬷嬷也深知太后和四爷之间的关系,有心想要替他们母子两人缓和一下,却也知道无补于事,因为早些年她早就劝过太后了,当初四爷刚从佟佳氏那边回来,即便不是从小养在自己身边的,但是血缘是斩不断的。

只要太后有心弥补两人之间的母子亲情,又怎么可能弥补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