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九十年代(01)(第5/6页)

“没有了,带了钱就行,两边的大人都乐意给钱。带的吃的,他们也不舍得吃 ,最后肯定是走亲戚。还不如给钱,让他们手头都活络些。”

“也是。”

翌日,顾嘉敏一家五口,还有黄智芳,黄智英姐妹俩,坐上了顾嘉敏一家买的七人座的车,自己开车回去。

不认识路,只能开去市里长途客运车,找到镇上跑羊城的卧铺大巴车,跟在他们后面走。

现在的春运,火车真不好挤。

路上,黄智芳说,“第一次回家过年不用坐猪笼卧铺大巴车 ,也不用挤火车,感觉好到我都想买车。”

“芳姐 ,你有钱可别买车,我家买这车,是为了平时买菜的,后面的位置平时都是拆下来不用的。买个七人座的车还是买的我哥公司淘汰的二手车,也是为了回家考虑的。

你有钱赶紧在羊城买房,哪怕钱不够,买小点,也行。房地产以后是趋势,早买早受益。智英你也是,多攒钱,少买衣服,先买房,房价会一年比一年高。”

“买房,以后我们还定居羊城不成?”黄智英有些茫然。

“定居不定居的以后再说,但买房绝对大赚。我看有些楼盘,是零首付,我家辉芸姐两口子已经买了一套小两居,就是零首付的。每个月虽然有还房贷的压力,但也能因此逼自己省钱。

要不你们年后也买去那,新楼盘还没有卖完。”

(关于零首付的事情,当年确实有,前年与人聊天时,家里的亲戚说的,她就是当年零首付买的第一套在广州的房,虽然地段偏远点,可对于第一年出去打工的她来说,是极好的一个办法)

黄智芳只是略加思索,“行,年后回来我就去瞧瞧,能和辉芸买在一个小区,挺好的。以后也能有个窜门的地方。”

她看了眼亲妹妹黄智英,“你到时候也一起买,升了班长,工资也不错,工资还贷款,我管你一年吃喝,其余的自己节省。”

“行,一起买。”黄智英没有什么主见,姐姐说什么就是什么。

姐姐买她就跟着买。

她们姐俩过了几年,尝到甜头,又低首付买了一套。这是后话。

顾爸爸顾妈妈都没有说话,自家闺女主意大着呢,一下子又忽悠俩傻孩子心动要买房。辉芸两口子就是这么被她忽悠买房的。

两夫妻坐在前面,爷爷奶奶的椅子半躺着,已经开始睡觉。

十几个小时后,终于抵达家里。

到了以后,已经第二天快中午的时候,一共开了二十四小时,因为在市里单独停留了,比卧铺大巴的时间要长。

姐俩下车后,就看到了在顾家隔壁等待她们的爸爸,两人拖着行李大包小包告辞。

她们家就在隔壁村,去镇上,去县里去市里都要路过顾家门前。

顾家就住在马路边。

家里顾嘉敏的亲姑姑就住在隔壁,一年多来家里就是她照看的,这过年家里的卫生也是她帮忙做的。

现在已经做好了饭菜。

“爹,妈,都到后面去洗澡,换衣服,按照你们的要求,给盖了卫浴间,装了热水器。”

顾大姑一年也帮着做了很多事。

“好,我先去洗澡。”顾奶奶一身的疲惫,明年,她与顾爷爷不羊城了。在家里盖房子,不用他们操心,只是看着就行。

家里不盖楼房,就是家里装修加盖一套平房,顺带的把与顾嘉敏二爷爷(不在世)家的堂姑挨着的一一百多平的地方全盖起来,那是顾嘉敏家的地基。

新的平房放在顾嘉敏的名下,两套平房,围成一个大院子,用铁栏杆围起来。

新的平房打地基打四层的楼房地基,平房顶上上楼板然后再用屋梁,盖瓦片。方便以后再加一两层。

不会别的,只是顾爸爸顾妈妈为闺女以后结婚成家着想。

不盖楼房那是因为暂时一些年不会长住家里,盖楼房没有必要。隔壁的地基是自家的,但最近有人眼馋,一直打电话到羊城,找他们说,说是愿意调几分地给顾家,想要那地基。

一家人怎么可能答应 ,让个外人住在自家隔壁。

一家人商量过后决定先盖起来,哪怕现在不需要住。

“大姑,辛苦了。”顾嘉敏伸手抱住亲大姑的手撒娇,在一边烧火的金飞(亲老表,同年),做出作呕的动作,“呕,就会撒娇,再撒我妈都成了你妈。”

“臭飞,还有几个月你就高考了。想考哪儿?”顾嘉敏知道臭飞最后上的清京名校。清大,京大,那可是全国最好的学校。也是家族考得最好的,清大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考。

前面的姐姐哥哥们,最好的就是一本,从臭飞以后,又出了一个京航,一个花国人大。

臭飞的后来又读了研读了博,最后留在了京城。

臭飞斜眼撇顾嘉敏一眼,嘚瑟的说,“那肯定是清大,你晓得我的实力的,绝对是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