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信与奏章(第6/14页)

阿金看向秦凤仪,秦凤仪道:“南夷是我的封地,以后我的子子孙孙都是这片土地的王。我初到南夷,看到这里十分穷困,较京城相距甚远,说实在的,我心里很难过。当时我就发下宏愿,必将南夷建设成天下一等一的富庶之地,让我的百姓过好日子,能吃饱饭,穿暖衣,养育儿女,和平而富足。这是我的理想。”

阿金点头,很认同秦凤仪的话,道:“我也希望族人过好日子。”

秦凤仪一笑,眼睛带着微微的光亮。他人生得好,南夷的风季即将过去,此时阳光正好,夏末的阳光落在那张绝世面容上,竟令人有一种淡淡的圣洁之感。秦凤仪道:“什么是好日子?现在你们把山货搬到城里来卖,再采买山下的货物搬回山里,我相信,生活比以往肯定要好。但是,与山下的百姓比如何?”

“你是读过书的人,你可想过,为什么大多数人会住到山下吗?山上有山珍,有野味儿,但山上潮湿,土地贫瘠,不宜耕种,相比而言,还是山下更适合居住。”秦凤仪道,“而你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不只是桑蚕。阿金,如果南夷还是过去那个穷困窘迫的南夷,我不会劝你下山,今日我有此提议,也有我的私心,现在的南夷日新月异,你们在山上,纵学会桑蚕缫丝,也只会越落越远。这不是空话,阿金,你作为少族长,应该多考虑这些。”

秦凤仪提点了一回阿金,接着,新城的建设就要开始了。章颜把新城分成了几十块进行招标,这几十块又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官府建设,包括王府、公主府、府衙,以及官员住宅,还有就是军营、城墙;第二部分便是民宅、坊市这些。

民宅、坊市这里的生意,各个银号都有意,土地都是秦凤仪的,秦凤仪占比三成,其他的,银号出银子,以后房屋售卖,银号占比七成。

秦凤仪要求他们必须准备四成现钱,两成是付给招标的商贾的,两成放到巡抚府,是他们银号给衙门的押金,一旦他们反悔,这些现银不退,工程自有衙门接手。之后,包括给商贾们的结算方式,秦凤仪也做了具体的规定,诸如民宅、坊市,可按比结算,中标的商贾先取两成预付款,工程完成一半儿,验收后,便可先行结算一半的工程款,待全部完工,再结另一半的银钱。

还有诸多细节、规则是赵长史与章巡抚加上秦老爷、罗朋、秦凤仪,五人一起合计的,种种复杂,光这些条款就写了半尺厚,既有约束衙门的条款,也有约束银号的条款,还有诸如双方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如何赔偿。

总之,诸银号的老东家们研究衙门拟出的种种条款,便研究了半个月之久。

在这期间,李钊、冯将军一行带着长长的马队回了南夷城,有数车茶叶,还有诸多瓷器。东西秦凤仪让罗朋去接收,细问李钊东边儿敬州、义安的情况。李钊道:“敬州、义安都有窑口,窑都开着呢。他们那边的瓷器,多走泉州港,我们一去冯将军就叫人认了出来。义安知府是个老油条,听说他在义安都八年了还不挪坑,在义安发了财。敬州知府年头儿短些,跟我说是州里太穷了,弄些银子补贴一下州府开销。我在他们那里住了些日子,他们对你颇多孝敬,都让我带来了。”说着,李钊送上两个颇为厚实的信封,还有两封请安的奏本。

秦凤仪接过奏本看了,笑笑没说什么,再看银票,一家五万两,倒似商量好的一般。秦凤仪笑骂:“好个狗东西,五万银子就想堵我的嘴,他们倒是想的好买卖。”

李钊道:“路上我们也发现了几处适合开窑的地界儿,都画了地形图,地契也买下来了。南夷的地,当真不贵。”

“是现在不贵。”秦凤仪道,“大舅兄你挑一个去。”李钊摆摆手,道:“罢了罢了。”

秦凤仪道:“客气什么,你不挑,明儿我替你挑一个。阿悦也从江宁回来了,今儿咱们一道吃酒。”

秦凤仪今天置酒给大舅兄接风且不提。银号各家都在看官府拟出的条陈,别看当时说的山好水好,真正出银子的时候,尤其秦凤仪要求他们将两成银钱放到巡抚衙门做押金的事,几家银号因是做的银子生意,最是注意银钱流水的,两成可不是小数目,这么搁巡抚衙门……

几家正在商量,就听说番县码头又热闹起来。

秦凤仪流水的银子、洋货、香料、宝石运回巡抚府,几家银号当下也不踟蹰了。亲王殿下走私这事儿,简直是除了风季一年无间断地干。

深海码头的确没有建起来,但用小船一船一船运过去,只要有利可图,那些海外商贾,也乐得做南夷这里的生意。无他,南夷这里比泉州港要近得多。而且现在完全是秦凤仪一人的独家生意,亲王殿下的亲卫军现在驻扎在番县港口,旁家谁敢从亲王殿下的嘴里抢肉吃,他不咬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