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万寿节礼(第6/13页)

当然,这里头有没有舆论引导,便只有巡抚衙门的人才知晓了。

不过这些茶余饭后说一说的,都是无事时的消遣。尽管也有人觉着南夷城不大安全,会有战事,但秦凤仪一战大捷,还是安心的多担心的少。何况,商人逐利,不要说南夷城大捷,便是败了,只要这里有生意,一样有的是商贾愿意来。这是商贾的天性!

秦凤仪此一战,真正触动的是几家大商号的大东家,尤其是,他们还有幸随秦凤仪登城楼观战。便是晋商银号的何老东家,都私下与自己的长子说:“不得了不得了,殿下真乃人中龙凤。”

何少东家倒没能上城楼一观,不禁问父亲:“当真是外人传言的那般?”

“你没见当时情形,殿下站在城楼上,任城外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没有半分动容。你知道此战为何能大捷不?”何老东家还卖了个关子,待儿子问时,方道,“殿下啊,是早料到会有山蛮来犯。”

“这般神机妙算?”“可见殿下心智啊。”何老东家感慨。

余下几家,皆因秦凤仪大胜,无形中对亲王殿下多了几分敬畏。不说别的,就说秦凤仪的年纪,谁家没有二十出头的子孙啊,就是再出众的子孙,遇到这样兵临城下,不吓瘫就是好的。看看亲王殿下,是何等风姿!

何况,亲王殿下可是在民间长大的,有这样的胆色与谋略,可见资质出众,实属罕见哪。有这样的殿下镇守南夷,非但经商放心,而且他们这一笔投资,想必殿下是不会让他们折本的。

商贾们对于亲王殿下做出了新的估量,土人亦是如此。

几家族长又碰了一次面,十位族长,只有阿花族长亲眼所见当时战事,阿花族长感慨道:“殿下的大军如猛虎,山蛮大王的象军如羔羊。”

然后秦凤仪发现,非但阿金部落同意了献出矿山,其他九个部落也主动找他商谈下山事宜了。还有族长听说秦凤仪先给阿金请封了官位而吃醋呢,说亲王殿下应该第一个跟他们说,他们早就准备下山来为亲王殿下效力。

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端,战事亦如此。

这场大捷之后,土人们的归顺速度加快了许多,阿金部落与阿花部落两个人数最多的部落仍是打算让族人依次下山,这是土人们的考量,很好理解,毕竟下山不是小事。他们因亲王殿下的武力震慑打算归顺亲王殿下,何况亲王殿下又给他们许多好处,于是,大家决定下山。但下山后的生活如何,还是先选一些族人过来试一试的好。

不论土人是如何考量的,他们肯下山,哪怕最初只有一千人,秦凤仪也悉数接纳。最初下山的,男人们多是族里的战士,女人是打算如阿金部落一样去织造局学纺织和刺绣技术。

唯一全员下山的,是阿火部落。这个部落一共只有千数人,可做战斗人员约五百。阿火族长也想要个千户当当。虽则他族人少,他也是正经下山的,而且他是第一个带着全族人下山的,听说族长会有爵位来着。关于爵位,亲王殿下也不好厚此薄彼啊,只得答应为他想想法子,阿火族长族长对亲王殿下千恩万谢,认为亲王殿下是个好人。

于是,初战之后,战事抚恤、战后请功还有土人各方面的安置问题,使得整个南夷城越发忙碌起来。土人有土人的训练方式,秦凤仪并不打算直接改变他们,但是可以让彼此多交流,让土人观摩朝廷将士们的训练,也让朝廷将士去看土人的训练。

秦凤仪有空过去,还会让他们比上一场拳脚。

这不过是军中经常进行的比武之事,秦凤仪来南夷的路上就爱看军中将士比武,兴致好时,还会出彩头来着。当然,朝廷的将士与土人的勇士心里都憋着一较高下的意思,打得虽然比较激烈,并不会伤及性命,也不会有重大伤势。

秦凤仪还分别让他们学学彼此的优点,同时也告诫他们,想一较高下没有关系,但以后都是本王的兵马,在战场上,彼此便是可以托付性命之人。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南夷州还在忙碌的时候,朝廷的折子到了。秦凤仪看景安帝特意写的叫他提防山蛮的事,心说,真个马后炮。不过朝廷的一千柄军刀还有一千套软甲已经在路上了。钦差同时带来的,还有封阿金为千户的圣旨。

这可真是把阿金高兴坏了,他可是土人里第一个受封为官的啊。阿金过来接旨时,许多土人都跑过来观看,虽则阿金这个土人里最有文化的都听不懂圣旨上那些骈四俪六的拗口话,但最后一句“归附有功,酌封五品千户”阿金是听懂的。阿金很郑重地接了圣旨,侍卫捧来六品武官服,阿金看向秦凤仪,见秦凤仪微微颔首,连忙喜滋滋地接了。阿金对秦凤仪道:“殿下,我这就换上,给殿下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