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此去通途27(第2/4页)

“通过上个月收集到的数据来看,”

谢雁用信息收集系统,收集了全华国各地的工厂工人焊接方面的相关数据,她得出的结论是,“全焊接的确很难,但我相信以华国现在的焊接能力,可以克服困难,做到误差不超过两毫米的焊接,保证弧桥的完整流畅。”

“至于计算问题,别忘了,还有计算机。”

谢雁拿出了另一套方案,这套方案和桥梁设计不同,是软件设计,“需要花一段时间,对计算理论进行更新和整理,只要理论问题解决,就可以开发一套计算软件,以跟上我们方案的需求。”

这个时代,计算机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东西,苏擎虽然见过,也听说过国外会有相应的工程软件,但华国还没有一个可以用来计算钢拱拱桥的计算机软件。

“他们说这是个未来的方案,”

苏擎数了数,“吊桥索塔,计算软件……还有什么,是你替未来的沪城想的?”

“那可多了,”

谢雁把另一叠资料扔给他,“自己回去看。”

“脾气越来越大,”

苏擎翻开软件设计方案。

“至少现在我们学校的实验室,还有林爷爷的市政设计院,都有能力开发这个软件,对他们来说,并不算难,只是需要时间。”

后来的林铸江看见这个方案,以及方案上干孙女“替自己”安排的工作,哭笑不得。

她还真是善于替别人找工作!

最难的几个问题有了应对方案,后面的讨论速度就快多了,接下来,就是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拱顶的观光平台”。

没错,按照苏擎天马行空的想法,这座桥除了可以通车以外,还要预留下可以在“彩虹桥”进行游览的空间。

“你不是说站在上面可以飞升吗?总要留个飞升平台吧。”

苏擎说,“这可是世界第一的拱桥!最高点距离江面能有一百一十米,站在上面,整个沪城都在眼底。”

从桥上步行走到桥顶,观光平台有一个篮球场大桥,四周加上围栏。

只有抗震问题,苏擎找了同舟大学桥梁抗震研究实验室的师兄们讨论了相关方案。

“彩虹桥要保证,特大地震不会开裂,遇到超强地震,也不会倒塌,”

苏擎算是把实验室的师兄折磨了个底朝天,但得到的结果让他很满意,“他们提出一个观点很不错,除了抗震以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桥梁的变形能力来抵抗震动。”

他圈出“剧烈震动”这四个字,“不过,我还没想好用什么方法。”

谢雁把抗震方案的资料翻了几遍。

教室里很安静,原本就是深夜,这层楼只有他们三个。

翻页的声音,簌簌作响。

教室的灯落在她的身上,睫毛投下浅浅的影子。

谢雁合上资料,说了三个字,“阻尼器。”

方斯闻:“阻尼器?”

苏擎反坐在谢雁前排的椅子上,“放在大桥上?”

物体在自由振动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能让震动逐渐衰减的摩擦和其他阻碍力量,即是阻尼。

就好比一个正在摇晃的钟摆,你伸手,用自己的力气抓住了钟摆,让它停止摆动。

你使出的力,就是阻尼。

你的手,就是“阻尼器”。

谢雁的意思,除了桥梁本身抵抗地震的能力以外,还可以在桥上安装“几双手”,在桥身发生剧烈震动的时候,将它稳住。

“没错,”

谢雁在系统里调出相关的论文资料,“粘滞阻尼器是最好的选择,从十年前开始,利国已经做了有关的实验,相关论文数量很多,除了用在建筑上,我们也可以把它用在桥梁上。”

“这个想法可行!”

苏擎合上资料,“把这部分补上,方案基本的就能完成了,我真是太棒了!怎么能捡到你这么聪明的小孩?”

方斯闻纠正,“不是你捡的,是张老师分配的。”

分配的可还行。

“对了,差点忘了,还有最后的照明方案,能不能成彩虹,不得还看灯吗?”

苏擎没有一点倦意,“快来听听我的照明方案!”

“行了,知道你是用led灯在上面发光发热,”

谢雁开始收拾资料,“外面的小吃摊应该没关门吧?”

方斯闻取下眼镜,揉了揉眼镜,“这个时候夜市应该很热闹,但是我认为,外面的食物没有家里做的干净卫生,也没有自己做的好吃。”

方斯闻家就在同舟大学旁边,因此,他回家很方便。

他父母都是工程队的,在全国各地跑,三年回来两个月,一年一个月,所以,他从小就自己做饭。

“那你家里有菜?”

“来之前买的,知道今天你们不会让我有时间去买菜。”

“好耶,能蹭饭吗!”

方斯闻点头,“下午没吃,我也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