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与风同行11(第4/5页)

“很多我原本打算自己告诉她的信息,她居然知道的比你还清楚!”

“老师,你这就是污蔑我了,”

常具无奈,“您这是喜新厌旧,看新学生,比老学生顺眼!”

“那我问你,国外的那些铁路情况,你有她那么了解吗?”

“这……”

常具在邀请谢雁之前,必然是调查过她的情况,成绩优异,完全符合锦城交通大学的招录标准,而还有更让人大跌眼镜的一点——谢雁家境优渥,是转学过来的,家里捐了一栋楼。

这样的学生,如果有条件接触国外的信息、资料和论文,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她也有更多地选择。

成绩上,她完全有考上清北的实力,家境上,即便是出国也不是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

有什么理由,要一个女生来他们内陆城市读交通呢?

所以,在提出保送要求,又被拒绝之后,周廊一直没有放下过心,他有一种直觉,如果错过了谢雁,自己将会后悔。

或者说,如果不能看到这样一个对铁路有兴趣,也有能力的人才,去帮助他们发展铁路,转而投入了其他行业,将会是他自己的遗憾。

周廊也顾不上什么了,让常具想办法联系了谢雁,把人约到火车站来,想劝劝她。

谢雁虽然说是想要把机会留给其他同学,但未必就一定会来他们学校,优秀的学校太多了,她有绝对的选择权利。

“我还有点后悔!不该干涉别人的选择。”

周廊叹口气,“我还在动员会上说呢,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结果没过几天,自己就来拉人了!”

常具被老师的反应逗笑了,“能拉到,那不是也说明您和这个专业,对她有吸引力吗?”

“但愿吧!”

周廊说,“再有几天,我就回锦城去了,如果收到京沪线的资料,你直接带回来给我。”

常具点头。

火车站的客流量依然很大,一趟有一趟的火车,在铁轨上奔跑,来来往往的人,从扶城离开的有,来扶城的也有。

周廊闭上眼睛,响起当年铁路建设的画面,不由得笑了。

铁路,不会被淘汰,

而他要为华国建设高速铁路,继续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不管是参与项目也好,作为受聘专业也好,还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也好,能做一点事,就做一点事。

而他希望看到,有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人才,也投身这个行业,去帮助华国的铁路,帮助华国,变得更好。

高考来的很快,

全城都为考生祈福,祝愿他们成功考上自己喜欢的学校。

第一个从考场出来的,是一个高个女生,长得有些漂亮,高挺的鼻梁,白皙的皮肤,扎着马尾。

记者立刻上前,问:“同学你好,你叫什么名字?”

女生吐出两个字,“郑晴。”

绝了,谢雁说的果然没错,门口等了一堆人,没她的父母——这是肯定的,大半都是记者。

怪不得她要和风筝偷偷从后门溜。

她就不应该为了这条街上的小吃而走正门。

“刚刚考完,你的心情怎么样?”

“很饿。”

“饿?”记者一愣,“你提前交卷出来,觉得题简单还是难呢?”

郑晴说,“还行吧。”

她瞥了眼记者,没说出口的是——你是不知道前面有两个人,早就出来了。

“那你准备报哪所大学呢?”

“不清楚。”

“不清楚?”

郑晴回答,“我抄别人的志愿,桃……我妹报哪里,我就报哪里。”

记者感叹,“原来如此,你妹妹也在考场里?她出来了吗?你——”

郑晴:“打扰,让一下,我要去买东西。”

然后挤出人群就走了。

记者转身面对镜头,感叹,“看来这位考生很紧张,不愿意多说话,用要去买东西掩饰自己的忐忑,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高考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次经历。年轻真好啊!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位考生和她的妹妹!希望她们能够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取得好成绩!”

后来郑晴和他们看到自己这段采访的时候——

谢雁:“原来晴姐这么紧张!”

苏筝:“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郑晴把沙发抱枕扔到他们两脸上,“滚,”

“我会紧张?是那个记者阅读理解满分好吗!我当时就是饿了!”

谢雁点头,“嗯!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郑晴:“……?”

怎么感觉这回复有点不对劲。

成绩出来的那天,郑晴死活不愿意去查成绩。

非要拉着两个人去骑自行车,飙车一整天。

从下午到黄昏,三个人沿着环城路一路骑车,速度又快,风从身边吹过,又或者,是他们破开了风在往前行。

少年就是应该像风一样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