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与风同行23(第2/3页)

那么他们两个,还有他们背后所代表的两家企业,就是队友。

和队友的共同目标,也只有一个——将SIEMENS的价格压下来。

压到一个可以进行交易的水平,如果到了那个时候,谢雁才不会把周云叫过来一起旁听。

今天这一场,是他们第一次和SIEMENS接触,甚至还算不上正式的谈判。

菲利克斯并不简单,他意识到谢雁在套话,但谢雁的反应速度太快了,而且一句话背后有十层含义,避开了一个坑,转身又掉进另一个坑里,除了被谢雁摸了一下底以外,菲利克斯还意识到另一个问题。

华国的这个年轻小姑娘,在高速动车上的专业程度,不亚于他带来的博士。

而她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信息,也让菲利克斯推测出一个对他们不利的结论。

实际上,并不是菲利克斯故意想的这么多,实在是谢雁今天的态度太让他们迷惑了。

华国手里到底是有什么,能让这么一个年轻的小姑娘,以这样的态度和他们进行交流?

如果谢雁只是个年轻的花瓶,那么刚才的行为可以看做是她过于自大,不成熟,但事实并非如此,她是足以把他们的博士专家问到沉默的精英,甚至到了谈话后期,他要通过传纸条来控制他们有些话题不能深入太多!

这么反常的情况,只有一个可能——四方手里要么有着更雄厚的资金预算,要么就有别的技术出路。

“根据我的观察和判断,还有那个年轻姑娘谈话中泄露的信息,”

刚才在门口和菲利克斯聊天的格斯特说,“他们的技术后路无非有两种,第一种,是他们正在接触的其他国外公司也可以提供三百公里时速级的动车组,日方有这个技术,Alstom出口的动车也不少,而且这两个公司我听说经营状态都不好,急需华国的这笔订单,他们开出的条件肯定不会太差,价格也不会太高,还有谈判的态度也非常积极。”

“可是他们没有比我们Velaro系列更优良的动车技术!”

菲利克斯说,“这可是世界上最前沿的高速动车!华国说要建设自己的高速铁路,如果从动车上就采取低速度级的动车,恐怕这些规划,也只能成为面子工程。”

“她和我们谈了很多关于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没有提价格的事情,似乎并不关心价格,或许是有充足的资金。”

格斯特想了想,道,“四方收到我们的报价资料之后,一直没有主动再联系我们,听说他们和日方的人走的很近,这样看来,或许长客才有能力消化掉我们提出的价格。”

“想要好技术,哪能不付出代价?”

菲利克斯点头,道,“你说他们除了我们之外还有两条别的后路,第二条是什么?”

“第二条,就是引进其他水平更低的动车组,然后自己改良技术,进行提速和性能优化。”

格斯特让博士和菲利克斯说了一下情况,最后总结道,“原本我是不相信华国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如果他们能自己研发世界前沿科技水平的动车技术,早就自己动手了,何必要引进我们的技术?”

博士赞成,“他们自主研发过的动车,有很多问题,而且我也没有听说过华国有什么能让我眼前一亮的动车型号。”

格斯特继续说,“但是,这是我原本的看法,今天和那个小姑娘接触之后,我发现情况可能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那个小姑娘很聪明,而且,华国似乎还有专门的牵引力实验室,在世界上,除了我们国家以外,一些特殊的轮轨实验,就只有华国能做。”

菲利克斯没想到事情远比自己想的要复杂一些,他被说服了,“你们说的对,之前华国沪城修建磁悬浮线的时候,也是找的我们国家的公司合作,虽然技术是德国的,但并不是德国全包了,说不定他们还真有这个能力。”

他定了一下接下来的策略,“我们可以适当地在价格上进行一些让步,以确保合作的成功,但是绝不能让他们看出来,一会回去,不要在技术上和她继续浪费时间。”

“我们的态度要更强硬一点,找回主动权,等到了谈判的后期,再稍微让一下步,但现在,一定不能让他们看出任何的退让,否则对方只会继续提出其他的新要求。”

下半场,当菲利克斯以更强硬的态度将话题转移到价格问题和合作细节上的时候,谢雁就明白,他们应该已经把自己的话分析地差不多了。

她就是要以更高的姿态,打破对方的主动地位,让对方摸不清他们的底牌。

同一句话,可能有两个意思。

当一个少女用害羞的语气说出滚开的时候,你只有身处具体的语境之下,才能知道她是否真的想要让对方离开。

SIEMENS的强硬态度,在谢雁看来就是属于这一种——越是表现得不会让步和极度强硬,越是说明了他们开始重视长客,将他们纳入合作方的考虑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