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良策【二更】(第2/3页)

张然对曹操还是了解的。

曹公和常王也没什么交情,就算知道河安被困,也一定等解决完袁绍再来解决姜河。

但如果让曹操知道黎王和翁主还在城中,想来情况那就大不一样了。

换句话说,如果知道常王被困在这里,曹操未必会在第一时间救援,但是黎王和翁主在,一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思齐听了张然这话后,瞬间豁然开朗。

火药可操作性小,但她可以试试焰火。

记得前世幼年元宵节时回奶奶家,思齐曾经和哥哥一起坐在院子里的台阶下拆礼花盒玩,一层层拆下外面印着“花好月圆人长久”等的喜庆团圆字样的包装纸,再拆下引信,探究烟花筒里火药的秘密。

到了妈妈唤他们吃饭时候,思齐脸上都是黑色的抹痕,洗完手的盆子里也是黑的。

看着思齐一脸狼狈的样子,几位长辈也都知道他们去干了什么,思齐从小好动,哥哥则是一个相对安静的学霸,这时就会有明察秋毫的家里人出来主持公道,肯定是妹妹的主意。

思齐记得从前看新闻里说过,在一次大型庆典当中,城中点燃焰火,群众在十公里外的群众也可以看清,和城中人一起观赏焰火,还有人用尼康折返镜头在高楼上选好了角度拍摄这场烟花盛筵。

想要引起距离河安不远处运送粮草的曹军的注意,这个方法可以一试。

相比火药而言,研制烟花的难度更大一些,而思齐又不能随便在城中试验,否则会影响到真正发送信号弹时的效果,若是激怒了姜河带领的叛军,反而得不偿失。

好在常王临去许昌之前吩咐城中建了一座三层的丹阳阁,如今尚未封顶,以金属封顶拿来研制焰火,倒是个绝好的去处。

因为焰火在东汉末年是极为稀奇的新鲜产物,思齐担心手下人心中畏惧,便对他们详细解释了原理,就是一些能运动的火而已。

但思齐很快就发现,这么说也很难打消这些民众的疑惑,便又打起了汉室的旗号,道这焰火是光武帝刘秀早先年派人去东海寻求来的宝贝,是她们皇室这些年来记载在书简上的秘密,只不过她如今要将这秘密武器研发出来,以解城中之围。

这下再也没人有了异议,工匠们都按着思齐的要求各司其职进行实验,成果也一次比一次更接近思齐的目标。

刘赟虽然有些看不懂女儿在弄些什么,但看着她严肃认真的样子只觉得实在厉害,便瞅了个没人的功夫悄悄对着思齐问道:“你究竟是从哪里弄懂了这些奇怪的东西?”

思齐眼睛都不眨地忽悠刘赟:“都是从阿父的藏书当中的得来的。”

刘赟表示怀疑:“果真?”

不过说起来,他这几年的确懈怠了,看书的数量比起思齐多有不如,所以怀疑起来也有点没有底气。

思齐高深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刘赟瞬间被思齐给带歪了:“谁是颜如玉?”

= =

思齐终于还是卡在曹操运粮车经过之前完成了她的焰火研制。

是夜,月黑风高,南风阵阵,是个适合搞事的好天气。

思齐站在城楼之上,亲手用火把点燃了引信。

绚烂的焰火在城墙之上绽放开来。

城楼之下,围城的姜家军也看到了这神奇的一幕,引起了阵阵骚动。

这可能这就是传说中的修仙得道吧?

姜河的副将瞬间变得惶恐起来:“听说常王最擅修道,难道他果然已经修成正果?”

副将不说这话还好,此话一出,城楼下的官兵当中,不少人的心都开始动摇。

这个时代人们对于鬼神之说还是十分敬重的,就连受到大儒传道解惑的帝王,也曾被李商隐打出了“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批语,可见鬼神之说对民众影响之大。

黄巾起义之初,张角打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旗号,靠着太平道鼓动人心,口称借的也是“黄天”的势。只是后来黄巾军一次次败仗,大家觉得黄天也不成了。

既然就连老天都不向着张角了,那么信众们也没必要一直跟随下去,最终还是逃不掉败北的命运。

在这个时代当中,对于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事物,开端有很大一部分会用鬼神之说解释。

况且烟花原本就是炸开在天上,一束接着一束,连着炸了一刻钟的功夫才停了下来,想来就是天神发威了吧。

距离河安城大概一万米左右的官道上,张辽也看到了半空当中不断升起的点点星火。

张辽警惕起来,指着那不断闪耀的星火对着徐晃问道:“公明可知,此为何地?”

徐晃蹙眉:“似是河安城的方向,听说最近姜河有异动,没准就盯上了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