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遇见(第2/4页)

将甄述和褚白两人安置在车上以后,思齐一行又开始启程,走了大约半日的路程后,又遇上了一队人马。

看着不远处旗子上绣出的大大的“曹”字,思齐心头一喜。

曹操的军队好歹是正规军,她们家和曹家关系也一向不错,能得了这队人马的庇护,想来这一路上又能够安全不少。

而那一队人马也一早便注意到了他们,走在前头的人是张辽副将,从前认识刘赟的,看到了黎王和成平翁主的人马,连忙派人去了后头给曹丕和张辽报信。

队伍停下以后,曹丕很快骑马奔了过来。

想起他们刚才途径的地方正好打过一场激烈的战役,为了以防万一,曹丕询问了刘赟,有没有在路上见到什么可疑人物。

刘赟愣了一下,知道两军交战绝非儿戏,不得隐瞒任何军情,便对曹丕诚实道:“救了一位奄奄一息的袁军小将,是一位是故人之子。”

既是奄奄一息,想来不能造成什么威胁,如今袁军大势已去,他人又是刘赟的故旧之子,想来劝降也是一件不算太难的事情。

曹操一向不主张对于敌人赶尽杀绝,即便那个第一次投降后又反水的张绣,第二次投降时候曹操依然不计前嫌的接纳了他。

这样一来,曹操也给天下人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胸襟,让敌方将领知道遇上曹孟德后若是不敌,投降便是最好的方式。

曹丕在这方面思维和曹操很像,不管这人原先是谁家的同志,只要能够为我所用就是好同志。

对于刘赟救下故人之子一事,曹丕倒也没有太过在意,只是本着负责的态度对着刘赟多问了一句:“这人……该当是没问题的吧?”

刘赟应了声是。

思齐心中暗叹,这可是你未来的小舅子,有问题也是没问题的。

曹丕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给刘赟这个面子,许可他留下了甄述和褚白以后,又让张然带人全程监控,必要时候可以先斩后奏。

= =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思齐精神一直不大好,因为甄述也一直没有清醒的缘故,刘赟一直以为思齐是在担忧受伤的甄述,并对她劝道,华先生的医术你也知道,既然他说了问题不大,想来阿述也是不会有性命之忧的。

思齐点了点头头,这里头虽然也有担心甄述安危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因为那日看到的战争发生后的可怕场景。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那些倒在战场上的将士们,的确都是曾经鲜活的、活生生的血肉。

思齐记得,中学时代的历史老师也曾经说过战争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战争的存在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很多发明最开始也都是为了应用于战争当中,是战争的存在大大地提升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但这进步的代价,实在太大,思齐有些一时接受不了。

思齐一连两日都有些怏怏的,刘赟则不同。

从前跟着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刘赟也是上过战场的,很快就恢复了状态不说,还给曹丕提供了不少物资。

谭鑫做事一想周全,陈兴也牢靠,他们这次回许都带的东西实在不少,一路之上也一直都处于物资过剩的状态当中,将这些东西交给曹丕买个心安,对于刘赟来说也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在停止行军安营扎寨后的第二天,思齐终于好了一些。

刘赟抱着棋盘过来找思齐下棋,思齐只下了一局便不陪刘赟再下,而是说觉得心里头闷得很,想要出去走走。

阿霏忙站起来,跟在思齐身后:“奴婢陪翁主出去。”

刘赟招手,将阿霏叫了回来:“外头都是些将士们,你们两个小娘子乱逛什么,阿霏你去通知张然张将军,让他带人保护翁主。”

思齐走出帐子,在星空之下的营地当中徐徐走着,不一会儿便遇上了出来巡视营地的曹丕。

曹丕看了一眼不远处跟着的张然和谭鑫,挥手示意他们先回去:“你们先去歇着吧,我陪阿妹走走,过会儿送她回去便是。”

张然等人离开后,曹丕带着思齐去到了自己营帐后头,靠着篝火坐了下来:“你这披风也太薄了些,如今刚入了二月,营地又不比府中,夜寒风大,还是要再加一件衣裳才是。”

曹丕说完这话没过多久,便有士兵给思齐取来了一件行军用的棉衣和手炉过来。

思齐道了声“多谢”,而后开口打破了沉默:“这几日一直都没有见到司空,他可也在我们营地?”

曹丕道:“阿父并不在这里。”

思齐没有继续问曹丕他们为什么要兵分两路,毕竟这应该是战术的一种,是军事机密,不能随意多问。

曹丕看了一眼天上月色,对着思齐道:“我看阿妹这两日一直有些不好,问了张然才知道你们那天遇到的事情。你一个素日养在深闺的小娘子,遇上这事,心里头不舒坦也是在所难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