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第2/4页)

.

出了城后,马车行使变得缓慢起来,还时不时听见哀声哭嚎,幽幽切切地传进马车。

“贵人,给口吃的吧。”有人突然大喊起来。

苏锦烟迷惑地睁开眼睛:“怎么了?”

“没事,你继续睡。”尉迟瑾轻拍着她安抚,然后掀帘子往外头瞧去。

哀怨声越来越大,苏锦烟也顺着视线瞧出去,面色惊讶。

“那些......是流民?”苏锦烟问。

她已经许久未见过流民了,之前见的时候还是四年前。彼时北方战乱,流民南下涌入筱州,苏老夫人带着她出城布施时见过这等场景。

现在,她们的马车围着许多面黄肌瘦的人,此时正值初冬,他们身上衣裳还单薄,甚至还听见小儿有气无力的哭声。

苏锦烟眉头紧紧蹙起。

尉迟瑾也是如此。

据他所知,定州并未出现任何天灾,也无人祸,不可能有流民出现。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流民来自其他地方。如今在定城外就发现这么多,那很有可能其他地方也有。

这些流民到底从何而来?

“耿青,”尉迟瑾吩咐道:“你去问一问情况。”

“是。”耿青去了。

苏锦烟坐在尉迟瑾怀里,现在是彻底睡不着了,适才那小儿的哭声一直萦绕在心头,像蛛丝般黏黏糊糊难受。

她起身坐到窗边,从另一边掀帘去瞧,尉迟瑾阻止她:“别看了,免得心里不适。”

流民的情况实在不好,有的已经饿死倒在路边,尉迟瑾不想让苏锦烟看到这些。

“无碍,”苏锦烟道,她仔细瞧了出去,见四周的流民皆巴巴地看着她们的马车。尉迟瑾的侍卫用刀将这些人拦在几步之外,几乎撵都撵不走,用刀恐吓也不行,这些人为了吃的,什么都不怕。

尉迟瑾派人去禀报官府了,此时官府的人还没来,一行人只能干等着。

很快,耿青打听消息之后过来禀报:“世子爷,这些人都是从顺州来的。两个月前,南方连连大雨,顺州尤为严重,着了水灾。可顺州知府瞒着不报,才导致灾情越来越严重,引得流民起乱,许多人都逃到外边来了。”

听闻此,尉迟瑾心底发沉。

若只是顺州知府为了政绩而隐瞒此事,怎么也说不过去。灾祸处理不当必定会起乱子,为了一时政绩而冒着掉脑袋的事瞒天过海,任谁也没这个胆子。

怕只怕,这灾祸是有人故意要瞒着,这民乱也是有心要挑起。

如此一来,事情倒是难办了。

“你在想什么?”苏锦烟问。

“灾民的事。”尉迟瑾说道,而后继续吩咐耿青彻查情况。

过了一会儿,官府的人也来了,纷纷将流民赶至一边。尉迟瑾牵着苏锦烟下马车,那定城新上任的知府是刘焯,一来就跟尉迟瑾商量处理流民之事,看得出是个廉政的好官。

苏锦烟由霜凌扶着,打量四周情况,末了,苏锦烟吩咐道:“回头你让张叔带些人,在城外搭建御寒的棚子,在让人早晚施粥给他们。”

“另外,”她说道:“请几个大夫坐镇,兴许这些人身上还有病症。”

“御寒的棉衣来不及现做,那就拿些银两去挨家挨户收旧衣来。”

旁边的刘知府听见了,转头看过来:“这位是?”

“汇源商行的东家——苏锦烟。”苏锦烟抢先说道。

知府见她大着肚子,又是跟尉迟瑾在一起,心里大体明白了些什么,也不再多问。只是对适才苏锦烟沉着冷静的一系列发号施令,感到好奇和敬佩。

他这边还正在跟尉迟瑾商量对策,而这女子就已经冷静地吩咐人行动起来,倒是令他自愧不如。

刘知府问:“适才夫人所说的话我已听见。”

“实不相瞒,”他说:“夫人这般慷慨援手实在是感激不尽。”

此前定州城刚刚贪污案子结束,正是休养生息之时,且由于此前定城知府贪污税收,库里没有半分银子,要安置这些流民实在是有些困难。

最主要的是,刘知府也是第一次遇上流民的事,在如何安置上缺乏经验,倒不想眼前女子只打探了几眼就很快得出了法子。

“本官在此替这些百姓多谢夫人了。”刘知府道:“夫人之举实在大善,本官一会儿派人协助夫人,有何需要也请夫人只管开口。”

“刘大人,”苏锦烟说道:“我的法子也只能暂时缓解十余日,但这些流民如何长久安置,还需要刘大人多多费心。”

“另外,”苏锦烟继续道:“我愿再捐助一笔善款,只不过有个要求。”

“何要求?”

“官府出具告示,在城内昭告百姓,此次救济流民之举冠名汇源茶叶商号。”

“这...自然是没问题。”刘知府有点茫然,搞不懂为何赈灾之举要以汇源商号的名义,而不是苏锦烟个人名义。毕竟但凡有些银钱的人,都希望博个大善的名声。